法独特、简便实用。?3、饮食有节、调适合理?4、辨证施食、个体调整第一章中医食疗学的发展沿革 1、西周: 西周~食医唐~食疗医元~饮膳太医明、清~御膳太医?西周时(公元前 11 世纪 -公元前 771 年)宫廷里就有了“食医”的官职人员,专做帝王的饮食保健工作,膳食的制作已多样化。?战国时期(公元前 2世纪)我国第一部医理论著《黄帝内经》说: “毒药攻邪,五谷为养, 五果为助,五畜为益,五菜为充,气味合而服之,以补精益气。”《素问.脏气法时论》也说: “谷肉果菜,食养尽之。”这些既说明了用药的同时辅助食疗的重要性,又说明了各种食物都需要摄取,和现代平衡膳食性、味的选择与配合相合,为食疗确定了基本原则。?东汉时期产生了我国第一部药物专著《神农本草经》。书中十分注意收载能补益强身、防老抗衰的食物,如薏苡仁、枸杞、大枣、茯苓、鸡、雁肪、蜜、藕、莲子、胡麻、葡萄等。由于许多食物和药物一样,具有某种功效(称为可食性药物),所以此后仍有把食物载于普通本草书中的。?两晋、南北朝时期有关饮食防治疾病的知识有明显的增长。?唐代:食疗保健有很大的发展,并形成了独立的学问。如医药学家孙思邈的《千金要方》首先将“食治”立为专篇,指出: “安身之本,必资于食……食能排邪而安脏腑,悦神爽志以资气血。若能用食平疴, 可谓良工。”他强调在一般情况下,应把食疗放在首位,书中还对各种食物作了分类介绍。?宋代:以食物防治疾病已很普遍。如官修大型方书《太平圣惠方》、《圣济总录》均专门设有“食治”门,所载食疗方均在百首以上。北宋时期陈直的《养老奉亲书》则专门记载了老年疾病的食物疗法,以及大多比较简便的食疗方。?元代:食疗有了新的发展。有关专著除吴瑞的《日用本草》、贾铭的《饮食须知》外,尤以朝廷饮膳太医忽思慧的《饮膳正要》最有价值。该书十分注意日常食物的合理调配和添加适当的药物,对于饮食的烹调制作也有较详细的记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