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3 mg/ml mg/ml ),相差显微镜下有),相差显微镜下有折光性折光性,呈,呈非水溶性非水溶性, ,只溶于高只溶于高浓度变性剂如尿素、盐酸胍浓度变性剂如尿素、盐酸胍等。等。包涵体形成的几种可能性?研究发现: 低表达时很少形成包涵体,表达量越高越易形成包涵体。?1)少量蛋白产生时是可溶的,表达量过高,积聚量超过其在细胞内溶解度时沉淀; ?2)合成速度太快,以至于没有足够的时间进行折叠,二硫键不能正确配对; ?3)蛋白产生量过多,所需其他成分(如折叠酶和一系列翻译后修饰酶及分子伴侣等)不足; ?4)重组蛋白的氨基酸组成, 一般说来含硫氨基酸越多、 Pro 含量越高越容易形成包涵体。?5)重组蛋白所处的环境: 发酵温度高时容易形成包涵体。?6)有报道认为,丰富的培养基有利于活性蛋白质的表达,当培养条件不佳时,容易形成包涵体。减少包涵体形成的策略?1)降低重组菌的生长温度: 较低的生长温度降低了无活性聚集体形成的速率和疏水相互作用,从而可减少包涵体的形成。?2)添加可促进重组蛋白质可溶性表达的添加剂, 如: 培养 E.coli 时添加乙醇(诱导热休克蛋白的表达) 、低分子量的巯基或二硫化合物(影响细胞周质的还原态, 从而影响二硫键的形成)等。?3)供给丰富的培养基,创造最佳培养条件, 如供氧、 pH 等。包涵体形成:有利因素 1、包涵体形式表达的蛋白质浓度比较高, 有时甚至可以达到细胞总蛋白含量的 40% 2、重组蛋白质以包涵体形式存在→包埋了酶攻击的位点, 可以最大限度地抵抗蛋白质酶的攻击 3、分离比可溶蛋白质的分离方法简便,造价低,使用简单的离心或者过滤的手段就能使包涵体与宿主细胞的其他蛋白质成分进行有效的分离 4、有些表达的外源蛋白质对细胞有毒性或者致死, 大量表达时会导致细胞的死亡,最终的细胞数量和产物相当低; 而包涵体形式的蛋白质因丧失了生物活性→高效地表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