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为之间不协调,精神活动与现实脱离为特征的常见精神病。ges/盐酸氯丙嗪精神分裂症不应一样主要内容?历史?药代动力学?作用机制?适应症及禁忌症?用法用量?副作用及处理?相互作用历史?1949年4月,法国的一位海军外科医生莱伯利特发现异丙嗪除了有抗休克作用外,还可对中枢神经系统起作用。?由异丙嗪衍生出氯丙嗪。?1952年1月,精神科主任哈蒙与其他医生用该药对一名狂躁症病人进行治疗后,病人狂躁不安的症状很快消失,作用持续了几个小时。药代动力学?吸收速度受胃内食物和抗胆碱药的影响。吸收后2~4h血药浓度达到高峰。?肌内注射吸收迅速,15~30min血药浓度达到高峰。避免首过效应,生物利用度比口服大3-4倍。?分布:血浆蛋白结合率90%。亲脂性高,容易通过血脑屏障。半衰期12-36小时,5-10天达稳态。?代谢:主要在肝脏,经P450酶1A2、2D6代谢,多数氧化代谢物无活性,7-羟氯丙嗪活性较高。?排泄:70-80%经尿及5-30%经粪便排泄。作用机制氯丙嗪阻断的受体种类:DA受体(D22):抗精神病---主要的M-受体:抗胆碱作用(口干、便秘、排尿困难等)?-受体:致体位性低血压、镇静H1-受体:镇静5-HT受体:潜在的抗精神病氯丙嗪药理作用对内分泌系统的作用对内分泌系统的作用对中枢神经系统的作用对中枢神经系统的作用对植物神经系统的作用对植物神经系统的作用抗精神病作用抗精神病作用镇吐作用镇吐作用对体温调节的作用对体温调节的作用加强中枢抑制药的作用加强中枢抑制药的作用痉挛作用痉挛作用增加杏仁核放电增加杏仁核放电奎尼丁样作用奎尼丁样作用脑内多巴胺通路的分布黑质伏核基底核下丘脑腹侧被盖Stephen M. Stahl,(Primary panion J Clin Psychiatry 2003;5[suppl 3]:9–13)黑质-纹状体通路中脑-边缘系统中脑-皮层系统结节-漏斗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