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预览

第六章 萜类和挥发油

上传者:业精于勤 |  格式:ppt  |  页数:100 |  大小:0KB

文档介绍
萜类化合物均由异戊二烯单位以头尾顺序或?非头尾顺序相连而成。萜类可降解得到异戊二烯,?用异戊二烯可合成萜。?? 早期在萜类化学的研究过程中,认为异戊二?烯是萜类化合物在植物体内的生源物质,原?因有二:Р第五页,共100页РР(1)将橡胶进行焦化,或将松节油的蒸汽稀释后,在低压下通过红热的铂丝网时,均能获得产率很高的异戊二烯。?(2)1875年Boochardat曾将异戊二烯加热至280℃ ,发现每两分子异戊二烯由Diels-Alder 反应聚合而成二戊烯。?二戊烯是柠檬烯的外消旋体,是一个典型的萜类化合物,存在于多种植物的挥发油中。Р第六页,共100页РР基于上述事实,1887年Wallach提出“异戊二烯规则”,认为自然界存在的萜类化合物都是由异戊二烯衍生而来的,是异戊二烯的聚合体或衍生体,并以是否符合异戊二烯法则作为判断是否为萜类化合物的一个重要原则。?但是,后来研究发现,有许多萜类化合物的碳架结构无法用异戊二烯的基本单元来划分。?而且,当时在植物体的代谢过程中也很难找到异戊二烯的存在,所以Ruzicka称Wallach等人的“异戊二烯法则”为“经验的异戊二烯法则”,并提出所有的萜类化合物的前体物是“活性的异戊二烯”的假设Р第七页,共100页РР2.生源异戊二烯法则(Ruzicka 1938)? ? 1938年Ruzicka的“活性的异戊二烯”的假设,一直到Lynen 实验证实焦磷酸异戊烯酯(简称IPP)的存在而得到了验证,直到1956年Folkers 又证实IPP的关键前体物质是六碳羟酸——甲戊二羟酸(MVA),由此证实了萜类化合物是经甲戊二羟酸途径衍生的一类化合物。这就是“生源的异戊二烯法则(biogenetic isoprene rule)。Р第八页,共100页РРDMAPPРDMAPPР第九页,共100页РР第十页,共100页

收藏

分享

举报
下载此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