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预览

气液两相流与沸腾传热--沸腾传热基础专题研究

上传者:苏堤漫步 |  格式:pdf  |  页数:38 |  大小:0KB

文档介绍
数据值的比较。Р 由于汽泡脱离尺寸与传热特性直接相关,所以,对汽泡脱离尺寸在池内沸腾研究中是一Р个十分重要的参数。Fritz 运用毛细作用理论(Theory of Capillarity)得到了平衡汽泡形状,Р并建立了反映重力和表面张力平衡的微分方程。对此方程近似求解得到了汽泡脱离直径如Р下: Р 5.0Р ⎡ 2σ⎤Р ( )Р Db = 0148.0 β⎢⎥ 13 Р ⎣ g ()−ρρ vl ⎦Р其中, β的单位是度。该方程在包括水中蒸汽泡和氢气泡等很多系统中得到了验证。在此Р方程的应用中,接触角是一个问题,因为应用时似乎需要采用动态接触角(Dynamic Contact Р --9--РAngle)而不是通常测量的静态接触角(Static Contact Angle)。Р Р 图 10 预测的汽泡生长曲线和 Mikic 等的实验数据的比较Р表面沸腾性能的预测(Prediction of the Boiling Performance of a Surface)。有了前面的结果,Р我们就有可能将各个个别的沸腾起始、生长及脱离过程结合起来,以此来预测一沸腾表面上Р的传热性能。这里,即便是显然不能应用于工程计算,但是简要介绍一下Han与Griffith的方Р法仍然是很有意义的。Р Р 图 11 孤立汽泡区内核态沸腾的模型(Han 与 Griffith) Р Р 该模型建立于孤立汽泡工况,如图 11 所示。模型假设了一种理想化的核化点网格分布,Р并以此来确定所谓主流对流区域(Bulk Convective Area)。从表面带走热量的机理包括两个Р部分:1)通过汽泡附近过热液层不断迁移带走而实现的焓的输运(主流对流);2)未受汽Р泡影响的区域内自然对流连续带走的热量。由早先对于池内沸腾核化机理的讨论,可以看Р到,我们只考虑了图 9 中的区域 3 和区域 4。Р --10--

收藏

分享

举报
下载此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