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预览

加强标准建设,促进教学质量提高——对《中等职业学校专业教学标准(试行)》的认识与理解

上传者:相惜 |  格式:pdf  |  页数:4 |  大小:323KB

文档介绍
理好专业教学标准的规范性与适用性、灵活性之间的关系。由教育部组织制订的专业教学标准是具有一定刚性要求的指导性教学文件,我国幅员辽阔,各地社会经济文化发展水平不平衡,职业学校的办学条件和水平也差异很大,必然需要在统一的标准框架下,充分考虑地方区域特色和学校自身特点,开发具有地方特色的专业教学指导方案和人才培养方案。专业教学标准体现的立德树人、全面发展精神,以及开足、开齐、开好公共基础必修课,建立科学的专业技能课程体系,合理安排公共基础课、专业技能课(含顶岗实习)教学时问比例等要求,具有比较强的刚性。地方、学校则在具体课程内容的地方化和特色化建设、选修课设置、教学实施等方面,具有更大的灵活性,通过结合地方经济产业发展和区域文化特色,提高专业教学标准执行的适用性。其次,要处理好专业教学标准与课程实施之间的关系。此次开发的专业教学标准,着重解决了课程结构与课程设置问题,明确了各类课程所占的学时比例,但并未配套开发相应的课程标准,对每门课程的教学内容与要求,仅限于一两百字的概要描述,尚缺乏对课程的具体要求。应对这个问题,一是国家正在加紧修订(或制订)公共基础课的课程标准,不久的将来,可能出台这类课程的具体指导性文件。二是可以由地区组织开发相应的配套课程标准。三是可以参照“十二五”职业教育国家规划教材。这批教材与专业教学标准同期开发,是对专业教学标准中相对宏观的课程内容与要求的微观具体化。第三,发挥一线教师的主观能动性,促进专业教学标准有效落地。教学的主体是教师,无论是教学内容的贴近生活、贴近生产,还是教学方式方法的“做中学,做中教”,都离不开一线教师的钻研和努力。因此,需要广大一线教师在充分领会专业教学标准文本的基础上,结合专业发展实际和学生学情,将标准化、抽象化的教学文件、课改精神转换为实际的教学行为,这样才能切实实现提高人才培养质量的目标。圃缸苏敖.职业教育·7—8/201627

收藏

分享

举报
下载此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