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预览

《义勇军进行曲》的文化象征意义

上传者:随心@流浪 |  格式:pdf  |  页数:6 |  大小:0KB

文档介绍
去脉:在中华民族五千年最为沉重的黑暗年代,《义勇军进行曲》成为了全民抗日参考[1] [2] [3] 文献: 聂耳日记[M].大象出版社,2004 凤凰周刊[J].2005,(22). 郭沫若.三年来的文化战[M].重庆群益出版社,1945 救国的文化引领,一致认同的文41=呐喊,它是反法西斯战争的凯旋之歌,联合国胜利日的中国符号,它之所以不朽,是在于它赋予了我们太多的思想、情感、形象的内涵。依据“音乐的社会价值判断是一定社会对一定音乐活动的认可和接受的标准和规定”的文化人类学理论,由此我们可以得出的文化结论就是:《义勇军进行曲》作为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歌的历史必然性和必然的历史延续性。这,就是《义勇军进行曲》的文化象征意义之所在。(责任编辑何婷婷) 社.2007. [10]王懿之.聂耳传(第1版)[M].上海音乐出版社.1992. [I1]于江.开国大典六小时[M].辽海出版[4]周克玉.军旗军徽军歌[M].辽海出版社,1999. 社,1999. [12]傅启学.中国外交史(下册)[M].台北商[5]李金明.从《义勇军进行曲》到国歌[J]. 湘潮,2010,(1). [6]莲子.义勇军进行曲燃情70年[N].文汇报.2005—8—30. 务印书馆,1983. [13]郭沫若.羽书集[M].重庆群益出版社民国三十四年,1945. [14]冯天瑜,杨华,任放.中国文化史[M].北[7]新中国6o周年纪念特刊[J].三联《生活周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7 刊》,2009,(36). [8]洛秦著.罗艺峰导读《音乐中的文化与文化中的音乐》[M].上海书画出版社,2004. [9]庄孔韶.人类学通论[M].山西教育出版 42· [15][美]拉尔雯·比尔斯,等.文化人类学[M].骆继光,等译.石家庄:河北教育出版社,1993. [16]琦松.聂耳音乐作品集[Z].远方出版社,2004.

收藏

分享

举报
下载此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