的应用中存在哪些问题;针对存在的问题提出改进的措施。上市公司公允价值运用分析本文研究的意义在于:通过统计分析全面了解公允价值目前的使用情况, 使人们对公允价值的现状有更深刻的了解;找出一些有针对性的建议和方法, 对未来公允价值相关准则的改进起到借鉴作用。 1.2国内外文献综述 1.2.1国外对公允价值的研究 1.2.1.1FASB对公允价值的研究 1967年12月,美国会计原则委员会(Accounting PrinciplesBoards)发布的“1967年总括意见"中要求企业对应付债务使用现值法进行摊销,这可能是美国现有会计文稿中应用公允价值的最早记录。 20世纪70年代美国公认会计原则已有“公允价值”这个术语,但直到 1984年FASB发布专门论述会计计量的财务会计概念公告第5辑《企业财务报表项目的确认与计量》时仍未使用这个概念。 20世纪70年代早期,会计原则委员会(APB)考虑在一些金融证券投资问题方面使用公允价值计量,但没有达成一致意见。在70年代中期,FASB 有限制地使用同一问题的某些方案,在1975年末签发的FAS 12中要求对可变现普通证券用公允价值计量。但是,联邦储备委员会的干预阻止了早期公允价值会计的进程。在80年代,有关公允价值的争论主要在SEC和金融界之间进行,FASB 不肯轻易表态,但80年代后期的信贷和金融危机,彻底改变了FASB的态度和立场。进入20世纪90年代,公允价值会计准则的出现,在美国会计界和金融界引起了强烈反响。以SEC和投资者为代表的支持者认为,公允价值会计将极大提高财务信息的相关性,使会计信息能够反映金融资产和负债的真实价值,且有助于防范和化解金融风险。以联邦储备委员会、财政部和金融界为代表的反对者则认为,公允价值会计是对现行会计模式的极端背离,不仅缺乏可靠性,而且将导致金融机构的收益产生波动,促使金融机构的贷款决策短期化。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