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预览

思想政治教育主体间性转向路径探析

上传者:upcfxx |  格式:pdf  |  页数:2 |  大小:208KB

文档介绍
言的技巧和整合,表达清晰,语速适中;作为倾听者的一方要注意做一个谦逊的倾听者,不可随意打断说话者。再次是要营造舒服的课堂氛围。学生之间的交流、辩解,有利于思想碰撞之后获得升华。但富有挑战的空间也要给予学生安全感,要让学生感受到恩想的理性碰撞不是暴力,更不是被忽视、被蔑视,要让学生舒服的接纳深层的观点,理解自身与其他主体之间的差距,乐于接受自身的不足。最后是要适时的暂停与反思。学生在活跃的课堂氛围以及激烈的对话中,常常会有很多灵感的进发。但过度的兴奋和快速的语言交流也容易迷失,可能交流中的很多观点来不及消化和反思就一瞬即逝,这样不利于充分享受教学成果。因而,作为教师主体需要保持高度的清醒和敏锐度,适时暂停交流和对话,给学生们一个“中场休息”和反思总结的时间,让大家更好的获取同伴们的思想果实。四、结语思想政治教育需要做到对受教育者思想的培育而非简单知识的灌输,需要给受教育者营造和谐舒适的思想交流的空间而非压抑单板的教师独自。因此,我们需要在思想政治教育的教学中,引入主体间性的思维,通过建立和谐的师生关系、构建主体间性的理解互动的课堂、构建对话式的教学,实现思想政治教育的主体间性转向,借以培养一个完整、和谐、自由的、具有主体间性品格的人。【参考文献】[1]陆有铨.躁动的百年——∞世纪的教育历程[M].济南:山东教育出版社,1997:173.[2]艾四林.哈贝马斯论“生活世界”[J].求是学刊,1995(5).[3]钱伟量.交往·实践·交往实践[J].学术界,ioo3(4).[4]詹姆斯·H·麦克米伦.学生学习的社会心理学[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1989:142.[5]徐朝旭.从建构到对话中的建构——议识本质的重新审视[J].厦门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oo3(4).[6]欧力同.哈贝马斯的“批判理论”[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00:254.[责任编辑:刘卫财]

收藏

分享

举报
下载此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