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心理念,其思想与时代背景的互动关系,以及对时局和后人所造成的影响,都作了详尽而深入的介绍与剖析。在第十一章中以老毛奇、施里芬为代表详细论述了普德学派的战略思想和军事理论建设。 2、国外研究现状国外学者对普鲁士军队以及军事制度方面的研究并不仅仅局限于1858—1871年问的军事改革,他们的著作往往以整个的德国史为背景,以德意志军队的发展以及演变为研究对象,结点一般选取在1945年德意志第三帝国战败投降。另有部分著作阐述普鲁士贵族统治阶层精英与普鲁士军队的之间的关系,比如论述老毛奇对建设普鲁士军事理论的作用,“铁血宰相”俾斯麦对推动普鲁士军事改革的影响等等。还有部分著作选取特定的时间段来论述德意志军队的发展进程。在论文研究方面, 由于篇幅的限制,国外学者无法以全景的方式论述整个德国历史时期军队的发展, 但在个案研究上取得了丰富的成果。1858—1871年间的军事改革,正是在工业革命的背景下,有学者论述了铁路、步枪、火炮、电报甚至是医学技术对普鲁士军队军事改革的影响。乔纳森.怀特的著作《普鲁士军队1640-1871》∞,论述从三十年战争结束到德意志第二帝国成立期间普鲁士军队的发展演变。作者以一种平和且使读者易懂的叙述方式介绍了普鲁士军事精神的崛起,尤其关注了弗里德里希.威廉国王在普鲁士军事历史中的角色,在对普鲁士军事精神解读的同时也论述了普鲁士普通士兵在战时和和平时期的命运,更具体的介绍了普鲁士的后备军官培训制。。史仲文:‘世界近代后期军事史》,北京:中国国际广播出版社,1999年。@邢来顺:‘德国贵族文化史》,北京:人民出版社,2006年。@钮先钟:<西方战略思想史》,桂林: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03年。④Jonathan.White,The Prussian Army:1640-1871,Maryland:University PressofAmerica,1996. 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