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预览

空间在轨装配技术发展历程的研究

上传者:幸福人生 |  格式:pdf  |  页数:78 |  大小:0KB

文档介绍
的灵活性,为实现空间站的装配奠定了基础。 1998 年 11 月 20 日俄罗斯发射了“曙光”号多功能货舱,从而开始了国际空间站的在轨组装的序幕。之后国际空间站先后完成了各个舱段,大型太阳电池帆板、加拿大臂的在轨装配,最终完成了国际空间站的在轨组装工作[ 17 ] 。美国空军研究实验室( AFPL ) 、空军航天与导弹系统中心、海军研究室等机构,美国高校中唯一拥有地面水浮模拟实试验系统的验室的马里兰大学空间系统实验室( SSL ),洛克达因公司、波音发射服务公司、傲腾(Octant) 技术公司、杰克逊与塔尔工程公司、斯巴达公司、科学应用国际公司(SAIC) 和斯威尔斯宇航公司等都属美国民用工业部门。以上单位联合设计、开发、制造以及集成和测试各个分系统的组件,并成功地完成发射和飞行任务,还开展了空间在轨服务的研究。[ 15 ] 他们相互配合,形成一个紧密的协作团队。其中包含了空间在轨装配技术的相关技术研究如试验卫星系列( XSS )这种微型卫星使完成了美国空军航天司令部对太空维修、维护、轨装配及其他特殊任务能力。[1 8 ] 除上述工程实际外,空间在轨装配仍有较大的应用空间。诸如哈勃望远镜的维修、未来空间太远能电站的建立等都需要空间在轨装配的支持。空间在轨装配技术为人类完成大型航天器的建造提供了前提条件,是人类从地球迈向太空的一条必经之路。 1.3 主要研究方法科学技术史有其特殊的研究方法,它不仅可以展现各个自然学科和技术的发展,揭示他们之间的内在联系,也可以表述科技变革与经济、政治、军事以及社会制度之间的作用与反作用力,及他们之间的相互制约和影响。总的来说,应用科学技术史的研究方法,不仅可以揭示技术的发展趋势、发展动力和发展的一般模式,还可以从表述科技发展与外部机制的相互作用关系。本文应用历史法、文献法、定义法、归纳法和例证法等研究方法进行空间在轨装配技术的研究。- 6 -

收藏

分享

举报
下载此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