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预览

传统文化复兴的意义和问题.pdf

上传者:徐小白 |  格式:pdf  |  页数:2 |  大小:0KB

文档介绍
是民族的越是世界的”的认识当然有自己的依据。但从文化的“可译性”方面看,“越是世界的越是民族的”的说法也是有自己的依据的,也就是说,中国更加易于被他人和不同的文化普遍理解的文化反而更加容易被认为是中国文化的象征。从这个角度看,在对外的文化传播中,只有具有“可译性”的文化才可能被了解。由此看来,如何让传统文化具有新的“可释性”和“可译性”,需要我们付出艰苦努力的工作,也是我们开展人文教育的基础。这需要我们有灵活的策略,坚定的意志,对于传统的认真的思考和了解,对于当下社会和世界的开放和平和的视野和胸怀。来源:《今日中国论坛》(京),2o07.11(上接第26页)截至到2007年年底,全市开展助人为乐、扶贫帮困等各类志愿者队伍达5万人。涌现出了“全国十大好司机’’_—马春明、“全国十大社会公益之星’'_一民营企业家阿不都肉苏力·尼扎木、“全国残疾人自强模范’’_—_艾斯卡尔等一批先进典型。这几年,克拉玛依经济快速发展,人民生活水平不断改善,物质文明建设取得了极大的成就,特别是在刚刚过去的2007年,全市完成地区生产总值515亿元,比上年增长12%,经济总量连续3年位居自治区第二。2007年,我市被确定为自治区循环经济试点城市,同时被命名为“国家园林城市”,并成为全国“迈向无烟中国”烟草控制项目城市。全市呈现出经济繁荣、社会和谐、政治稳定、民族团结、各族群众安居乐业的大好局面。在物质文明建设取得大好局面的同时,以蝉联国家卫生城市、国54精神文明导刊2008年第4期家环境保护模范城市、国家优秀旅游城市、全国社区建设示范城市、全国科技进步先进市、努力争创全国文明城市为目标的各项创建文明城市活动蓬勃开展,不仅进一步提升了市民的文明程度,同时也为物质文明建设提供了强有力的精神动力、智力支持和思想保障,进一步促进了经济建设继续加快发展,同时也使克拉玛依市精神文明创建工作更加丰富多彩。维普资讯

收藏

分享

举报
下载此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