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预览

了解与学习中国传统文化的收获和重要意义

上传者:似水流年 |  格式:doc  |  页数:5 |  大小:39KB

文档介绍
政府同人民群众的关系更加密切,使安定团结的局面更加巩固,在当前,我们应当按照中央领导同志所指出的那样,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生产力不发达这个实际出发,既尽力而为,又量力而行;既充分重视,严肃对待,又不超越阶段、吊高胃口;既要重视访贫问苦,也不忽视访贤问能。只有这样,才能扎扎实实把和谐社会的建设推向前进。Р4.结语Р中国社会之所以能够不断地走向团结统一,生生不息,其重要的内在因素是中国传统文化所蕴含的中国传统美德和民族精神浓厚爱国主义思想,是我们在新时期进行社会主义荣辱观教育的重要思想养分。中华民族正是在这种文化思想的熏陶下,自强不息,团结一心,抵御了一次又一次的外来侵略,反对一次又一次的民族分裂,显示出具有鲜明中国传统文化特征的民族强凝聚力和向心力。而当前我们在建设具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的过程中,必须继承和发扬中华传统文化中的优秀成分,取其精华,去其糟粕,古为今用,发展创新,用中华民族传统文化浇灌出更加茁壮的中国企业文化的大树!Р参考文献Р[1]任继愈. 中国传统文化的继承与发展[J]. 齐鲁学刊, 1994,(06) .Р[2]曹德斌. 传统文化研究的新硕果——评张钧主编《中国传统文化概论》[J]. 牡丹江师范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03,(03) .Р[3]刘幸. 我看传统文化[J]. 高中生之友, 2006,(Z4) .Р[4]方克立,曹耀明. 评《中国文化概论》[J]. 哲学研究, 1989,(01) .Р[5]闵勤勤. 中国传统文化的力量[J]. 时事报告, 2005,(12) .Р[6]郑敬高. 中国传统文化的现代意义[J]. 中国海洋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1996,(02) .Р[7] 安德义.论语解读[M].北京:中华书局,2007.Р[8] 王国轩,张燕婴,蓝旭,万丽华.四书(孟子中庸大学论语传世纪典文白对照)[M].北京:中华书局,2007.

收藏

分享

举报
下载此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