种高八度的假声模拟显得干扁而又艰难,而带有某种滑稽、轻佻的戏谑感。近年来的小曲演唱已打破了男声一贯制的旧传统,出现了男女混声演唱的新体制,且由炕头、院落走向街头和文艺舞台,传统的“坐唱”形式已经有了新发展,演唱的内容和形式也在变革中继承和出新。榆林小曲在长期的演唱活动中,形成了不同风格的两种流派,即以张云庭、文子义、吴春兰为代表的后街派(以居住地形成的习惯叫法),这个流派讲究声音的纯实婉转、圆润和流畅。对装饰音尤其是滑音、顿音的运用比较严格。另一派是以林懋森、胡英杰为代表的前街派。这派的演唱突出顿、断、刚、柔,强调归韵、字正及装饰音的运用,尤其喜好滑音和频繁地运用顿音。榆林小曲的演唱,虽有上述不同流派与风格的区别,但也有几点共同遵循的规律:(一)小曲在演唱中有一个共同遵循的速度变化规律。无论是以演唱大调(联曲),还是演唱小调(一字调),都是按照慢起、渐快到慢落这样一个速度变化规律进行。起唱前有一通用的散板过门做速度和音高的提示。然后慢起唱腔,速度逐步加快,至曲尾重复末句时,速度突然放慢,结束于顿音。·044·(二)在小曲的演唱中,上滑音、下滑音、前单倚音、上波音等装饰音的广泛运用很有特点,尤其是倚音与顿音用得讲究。顿音大都用在乐曲的句逗或长音末及曲终等地方。(三)独特的衬字“月”。当地其他民间音乐中都不用“月”这一衬字,唯在榆林小曲中应用频繁。“月”常用在其他衬词之后,或句末、曲尾等处。这个衬字,由于与江南一带“哟”字的读音相近,更给榆林小曲带来一种独特的风韵。参考文献:【1]榆林市编纂委员会编.榆林府志【z].西安:陕西人民出版社,1988.[2】武英殿珍藏本.御批历代通鉴辑览(影印本)【M】.长春:吉林人民出版社,l997.[3】霍向贵.榆林小曲集[M].西安:陕西旅游出版社,2005.[4】李世斌.传统音乐生态透视【M】.西安:陕西旅游出版社,2001.责任编辑李宝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