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间隙摩擦功耗引起轴承单位时间内的发热量HH=fFV (13-26)2、轴承耗油量进入轴承的润滑油总流量QQ=Q1+Q2+Q3≈Q1——m3/s (13-27)Q1——承载区端泄流量——与p、油槽孔、尺寸、包角等轴承结构尺寸因素有关,较难计算Q2——非承载区端泄流量Q3——轴瓦供油槽两端流出的附加流量 不可忽略实际使用时——引入流量(耗油)系数 与偏心率ε和宽径比L/d关系曲线——如下图。 图13-14润滑油油量系数线图3、轴承温升控制温升的目的:工作时摩擦功耗→热量→温度↑→η ↓→间隙改变,使轴承的承载能力下降;另温升过高→会使金属软化→发生抱轴事故,∴要控制温升。热平衡时条件:单位时间内摩擦产生的热量H等于同一时间内端泄润滑油所带走热量H1和轴承散发热量H2之和。H=H1+H2 (13-28)H1——端泄带走的热量 (W) (13-29)Q——端泄总流量,由耗油量系数求得,m3/s;ρ——润滑油的密度850~950kg/m3c——润滑油的比热容—矿物油C=1680~2100 J/(kg℃)Δt——润滑油的温升,是油的出口to与入口温度ti之差值,即 (13-30)H2——单位时间内轴承由轴颈和轴承壳体散发的热量 (W) (13-31)Ks ——轴承表面传热系数,由轴承结构和散热条件而定 50W/(m2℃)——轻型结构轴承Ks80W/(m2℃)——中型结构,一般散热条件 1400W/(m2℃)——重型结构,加强散热条件热平衡时:H=H1+H2,得 (13-32)将F=dLP代入得达热平衡润滑油的温升 (13-33) 由于轴承中各点温度不同,从入口(ti)到出口(to)温度逐渐开高的,因而轴承中不同处润滑油粘度不相同,∴计算承载能力时,采用润滑油平均tm时的粘度。润滑油平均温度tm(计算η 时用) (13-3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