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预览

梁楷《泼墨仙人图》之没骨手法研究-美术学专业毕业论文

上传者:蓝天 |  格式:docx  |  页数:45 |  大小:3432KB

文档介绍
表现。整幅画面以点、线、面结合运用,色彩协调,造型生动,前后背景错落有致。此外莫高窟第257窟北魏时期的《须摩提女缘品之六》、第249窟《北披局部×水狩猎》、第285窟《东披局部×射牦牛》、第409窟《回鹘王及待从》(图2-11)等等多处洞窟壁画均有没骨表现的痕迹,其特征为不以墨线勾勒而直接以色彩渲染,或色彩隐没了其下的线条而呈现没骨特征。(2)“没骨法”的文献记载?图2-10莫高窟第302窟《睒子本生》(局部)图2-11第409窟《回鹘王及待从》北宋郭若虚在《图画见闻志》中记载:“李少保(端愿)有图一面,画芍药五本,云是圣善齐国献穆大长公主房卧中物,或云太宗赐文和。其画皆无笔墨,惟用五彩布成,旁题云:“翰林待诏臣黄居寀等定到上品徐崇嗣画没骨图,以其无笔墨骨气而名之,但取其浓丽生态以定品。”[1]“没骨”一词由此诞生,且其特点为“惟用五彩、无笔墨骨气、浓丽生态”,画“没骨图”者为徐崇嗣。与郭若虚处同一时代的沈括在其晚年所著的《梦溪笔谈》中亦阐述了“没骨”手法的诞生过程,徐崇嗣画风承祖制徐熙之落墨法,其特征为“以墨笔画之,殊草草,略施丹粉而已,神气迥出,别有生动之意”,此种画法颇类今之写意画。后由于“蜀平黄筌并二子居宝、居实,弟惟亮,皆隶翰林图画院,擅名一时”,“筌恶其(徐熙)轧已,言其画粗恶不入格,罢之。”[2]由于徐熙野逸一派遭到名胜一时的诸黄派的排斥,所以徐崇嗣乃学“妙在赋色,用笔极新细,殆不见墨迹,但以轻色染成”的诸黄之格,并出新意,创出“不用墨笔,直以彩色图之”的“没骨法”。也就是说徐崇嗣创新的没骨法是融合了徐熙落墨法与诸黄工细一系而成。显然郭若虚与沈括对“没骨”一词的描述是大致相同的。而比郭若虚与沈括时代稍晚的北宋画论家董逌在《广川画跋》卷三中又指出:“沈存中(沈括)言,徐熙之子崇嗣,[1]北宋,郭若虚,《图画见闻志》,卷六,《近事》,四库全书文渊阁本,P566页

收藏

分享

举报
下载此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