协会”以“捧人”的方式为人圆梦,而电影中的“好梦一日游”公司则直接励志于为人圆梦。在人物形象方面,小说中的“顽主”被替换成了电影中的“自由职业者”。在情节方面,电影比原著增添了更多的“被圆梦者”的形象,相对于小说要更加饱满。在人物语言方面,小说人物的语言以调侃为主,而电影则充满了导演特有的“冯氏幽默”。在电影《甲方乙方》中将四大主人公“顽主”的形象重新定义为“自由职业者”,可以看出编剧、导演对于小说与现实的重新思考。影片中四大主人公“为人圆梦”的行为中增添了更多的奉献他人的温情成分,这是与小说略有不同地方。如果说“顽主”以一种玩世不恭的态度实现了想要实现的自我价值,那么相比较而言,自由职业者的“圆梦”行为则多了一丝想要帮助他人的愿望。从电影角度来看,将四大主人公重新定义为自由职业者,有利于电影塑造温情的部分,更加有利于感染观众。(三)私人订制时隔多年的《私人订制》在向前两部电影致敬的同时,根据时代的变迁创新出自己独特的部分。在三部电影均有对时代阶级矛盾的讽刺的基础上,《私人订制》除了第一个故事之外,其余故事均是对阶层矛盾的讽刺,反映出更利于针砭时弊的深刻主题,是对前两部电影的很好的继承与发展。成功的文学作品影视化改编可谓是一种双赢。一方面,文学作品以其较高的文化内涵提升了电影的品质;另一方面,电影的成功在大众之中引起轰动,是对相对而言知名度较低的文学作品的一种宣传,可以帮助人们发现优秀的文学作品。改编工作既保留文学作品的内涵,又发挥影视作品本身的传播优势,对当今的影视工作者与文学作家都有着重要的意义。参考文献:[1]黄永林.王朔现象的现代性[J].荆州师范学院学报,2001(4):27-31.[2]张颐武.我爱你吗?[J].当代电影,2003(2):98-99.[3]陈定家.“王朔现象”及其批评的现实意义[J].河南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0(5):71-7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