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预览

铁路路基病害

上传者:梦溪 |  格式:docx  |  页数:38 |  大小:1456KB

文档介绍
化后在列车动荷载的挤压抽吸作用下通过道床孔隙向上翻冒到道床表面,成为泥浆状堆积在道床表面的一种现象。翻浆冒泥会造成道碴脏污、板结进而使道床降低或丧失弹性,影响线路的稳定性,使线路质量下降,轨道几何尺寸发生变化,严重的会危及行车安全。根据基床土质岩性和地下水情祝,路基翻浆冒泥的类型主要分为4种:⑴土质基面翻浆冒泥—常见于路堤和土质路堑,无地下水或地下水不甚发育区段。由于基床为粘土、粉质粘土等不良土质且不密实,在降雨和活载作用下翻浆冒泥进入道床。一般在雨季或春融后翻浆,旱季少见。基面下沉严重时会造成事故。⑵岩质基面翻浆—基床由泥质软岩构成,在雨水、活载和道床研磨作用下翻浆,泥浆主要几要来自基面,软化层较薄仅能形成浅碴囊,下部岩层仍很坚硬。一般在雨季翻浆,旱季停止。⑶裂隙泉眼翻浆—多发生在山区和丘陵区的路堑处或隧道内,地下水较发育地段。泥浆内裂隙水和软岩风化物在抽吸作用下形成,山压力水带至基面巧染道床。翻浆常年不断,雨季更为严重。⑷下沉挤出—基床土质呈软塑状态。向边坡或侧沟挤压。雨季中下沉速度加快,并不再表现为翻浆。③路基陷穴路基陷穴是路基下及其附近存在洞穴顶部塌陷引起的一种路基病害。塌陷可引起基床和道床突然沉落,严重的能使轨道悬空,从而导致列车颠覆,中断行车。路基陷穴病害分为四类,一是黄土陷穴,黄土陷穴主要分布在西北和华北地区,尤其是黄河中游地区。二是岩溶洞穴,岩溶又名喀斯特,是可溶性岩层(石灰石、白云石、石膏、岩盐等)以被水溶解为主要的化学溶蚀作用,并伴随有机械作用而形成沟槽、裂隙、洞穴等一系列现象和作用的总和[1]。我国的石灰岩溶洞主要分布在广西、广东、四川、云南、贵州、湖南、湖北、河北、山东、山西、江苏和新疆等省区,石灰岩地层占总国土面积的三分之一,达346万km²。三是人工洞穴(包括人工遗留的古墓、古窖、古井、坑道及兽洞等)。四是盐蚀溶洞和墓穴。④外挤变形外挤变形的分类

收藏

分享

举报
下载此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