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预览

课程计划的含义

上传者:upcfxx |  格式:docx  |  页数:22 |  大小:28KB

文档介绍
,认为学校课程能起到指导社会变革的作用,那也未免太天真了。三、课程定义需要思考的几个问题课程的价值观问题,课程的出发点是为了学生还是为了社会。笔者认为课程的出发点是为了学生,当然肯定有人会问如果课程单纯是为了学生,那么课程的社会价值怎么办。学生各方面的发展最终会有利于社会的发展。学校教育的结果就是培养一代代高素质的人才,最终促进社会的发展,所以两者并不是矛盾的,只是一个问题的两个方面。课程即社会文化的再生产和课程即社会改造的过程,都是强调的课程的社会价值。这些价值最终都是通过学生的发展来实现的。学生的发展实现了,课程的社会价值同时也会实现。课程的性质问题,课程是一个静止的过程还是动态的过程。笔者认为课程是一个动态的过程。课程在英文中的词源分析就是跑道的意思,跑道当然会有一个起点和终点,从起点到终点是一个过程。杜威强调学生经验的生长,其实学生从一个经验点到达一个新的经验点,也是一个过程即学习的过程。所以说,课程也可以是静态的,比如学生的知识、经验都会有一个起点,这个起点就可以看作是静态的,学生从这一点出发、生长、发展,最终达到新的起点即终点,这个终点也可以看作是静止的,是学生下一个新起点的开始,如此循环往复。但这个过程不是原地画圈,而是螺旋式的上升,一个发展的过程。可以说课程是动静结合的,动中有静,静中有动,两者不可分割。课程的起点问题,课程的起点是经验还是知识。课程的起点是经验也是知识。经验可以是学生一个学习的起点和基础,知识同样也是。学生在原有知识和经验的基础上经过学习达到一个新的起点,这一起点为新的学习再次奠定基础,如果知识过于强调学生书本的学习,经验过于强调生活中的学习,那么两者结合正好是一个互补,而不是对立的。其实知识和经验都是学生在自己独立探索问题和解决问题时学到的,考灌输得来的知识是暂时的,不是个人的,是形成不了系统的。课程的主体问题,学生是主体还是教师是主体。

收藏

分享

举报
下载此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