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残疾人服务的体育教师和社会体育指导员,组织开展残疾人体育健身活动,公共体育设施进行必要的无障碍改造,为残疾人参加体育活动提供便利。特殊教育机构和普通学校要重视做好残疾学生体育工作,提供适合残疾学生特点的体育健身与康复项目;做好民族民间传统体育项目的发掘整理和传播推广工作,积极组织开展少数民族和民间传统体育项目展示和竞赛活动。(六)积极推行体育锻炼标准和体质测定标准,不断加大科学健身指导的力度。依托全民健身活动中心和各类综合性体育中心,积极推行《国家体育锻炼标准》和《国民体质测定标准》,建立“体质测定与运动健身指导站”网络,通过为群众进行体质测定、运动能力评定和提供运动健身指导,引导和鼓励城乡居民经常、持久地参加体育健身活动,不断提高体质健康水平和体育技能水平。(七)广泛开展全民健身活动。经常开展以篮球、乒乓球、羽毛球、门球、空竹、健身秧歌、广播操和传统武术、太极、户外运动、登山、元旦长跑、健身大拜年、妇女健身展示等具有品牌特色,形式多样、丰富多彩的全民健身活动。重点抓好“品牌”体育活动,特色体育活动、广场和公园体育活动,以满足不同人群体育健身需求。(八)广泛开展全民健身活动,建立全民健身志愿服务长效化机制。遵循“因地制宜、业余自愿、小型多样、就近就便”的原则,组织开展丰富多彩的全民健身活动,逐步形成一市一品牌、一县(市、区)一特色、一乡镇(街道)一亮点的全民健身活动格局。定期举办一系列综合性运动会,充分调动全民参与健身竞赛的积极性。建立健全全民健身志愿服务组织体系。要充分发挥队伍带动、项目拉动、活动推动的作用,建好队伍,抓好项目,搞好活动,积极探索全民健身志愿服务长效化机制。要坚持因地制宜、面向基层、群众受益、注重实效的原则,充分利用体育资源,广泛动员和整合社会资源,努力扩大全民健身志愿服务活动的覆盖面,增强全民健身志愿服务活动的影响力,推动全民健身志愿服务持续健康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