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供教育性及倡导性的劳工教育及劳工法例咨询服务,以至争取劳工权益及改善劳工政策的社会行动等,改善职工社会地位,争取权益保障。80 年代,香港“厂内模式”盛行,企业主重视员Р①周沛.企业社会工作[M],复旦大学出版社,2010,第 31 页。Р②苏锦辉.工业社会工作[M],台北桂冠图书股份有限公司 1989 年版,第 50 页。Р工福利以缓解劳动短缺,社会工作在企业进入企业工会领域,关注员工素质与身Р心健康,并将服务内容不断扩展到职工个人、家庭、退休、娱乐等各项服务。①Р1978 年至 1990 年代中期,台湾当局大力推广劳工辅导人员体系。1978 年台北县社会局首先成立劳工辅导组开展劳工服务,除了部门直接开展相应劳工辅导服务之外,当局更强调通过政策法令来推动劳工服务。各企业纷纷设立专职或兼职的劳工辅导人员从事劳工辅导工作。②到 90 年代,社会工作服务内容由解决职工问题转为预防为主,提供整体需求为主的福利服务,为员工开展多元化服务。Р目前国内关于工会社会工作的文献也很少,KI 中国知网上关于工会社会工作的文章只有 12 篇,均为期刊,其中沈黎的《工会社会工作:理念与方法》、刘斌志的《工会社会工作:美国经验与本土发展》和《论我国工会社会工作人才队伍建设》、王晓慧的《论职工闲暇与工会社会工作的介入》、魏珺的《解决劳资纠纷的新视角:工会社会工作的功能及其应用》对工会社会工作做了阐述,其中大部分都是对社会工作介入工会的意义和功能、工会社会工作人才队伍培养等方面做出研究,周沛《企业社会工作概论》、高钟《工业社会工作》等少量社会工作书籍对工会社会工作做出了阐述。Р①阮曾媛琪.“香港职业社会工作”,载周永新主编:社会工作学新论[M],香港商务印书馆 1994 年版,第 300Р一 311 页。Р②苏锦辉.工业社会工作[M],台北桂冠图书股份有限公司 1989 年版,第 60--69 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