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预览

审计局推进审计全覆盖的经验做法

上传者:科技星球 |  格式:docx  |  页数:2 |  大小:25KB

文档介绍
消除监督“盲区”。Р 一、摸清审计对象,明确全覆盖范围。该局对所有审计对象进行了调查摸排。经调查,全县审计对象312家,其中:县直部门及直属单位82家,部门下属单位178家,乡镇、场、街道办21家,国有企业38家。Р 二、突出审计重点,有序推进全覆盖。考虑部门单位和管理使用资金规模,该局将县直部门单位、乡镇、国有企业分为A、B、C三类,A类为重点单位,共19家,每年必审;B类为一般单位,共40家,每2—3年审一次;C类为剩余其他单位,共每5年审一次。分类管理,突出重点,确保5年实现审计全覆盖。Р 三、优化组织形式,统筹实现全覆盖。一是公共资金全覆盖。对规模不大、不宜单独立项的专项资金,如:少数民族扶贫资金、自然灾害救助资金等,每年大约主要通过财政预算执行审计的方式进行监督。对政策性强、规模大、影响面广的专项资金主要采取单独立项的方式进行监督,如:医保资金、农业保险资金等。对征收管理使用财政资金多的部门单位主要采取部门预算执行审计方式进行监督,如:住建、交通等部门。对管理使用财政资金较少的单位主要采取经济责任审计进行监督。二是国有资产全覆盖。对民康公司等六家平台公司和三联担保公司重点监督,单独立项审计。对其他国有公司通过经济责任审计和部门预算执行审计进行监督。三是国有资源监督。与经济责任审计相结合,通过开展领导干部离任自然资源资产审计进行监督。Р 四、整合审计资源,合力保障全覆盖。对政府投资工程审计主要依靠社会审计力量开展,该局主要做好管理和审核把关。近几年审计投资额都在8亿元左右,审减金额超1亿元。对下属单位主要通过部门内审进行监督,审计部门只通过部门预算审计等形式进行抽审。Р 五、充分利用大数据,高效实现全覆盖。在审计中,该局充分利用大数据开展工作,取得很好效果, XX年,对该县征收资金审计中,充分利用数据比对分析,发现了部分征收户伪造营业执照和残疾证骗取补偿资金的问题。

收藏

分享

举报
下载此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