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预览

人教版小学数学《三角形的面积练习》评课稿

上传者:似水流年 |  格式:docx  |  页数:3 |  大小:395KB

文档介绍
何调动每一位学生思维,如何让学生在老师的引导下,能够一步步地加深思考的维度,让更多的学生能够主动地动用“化归思想”,通过等积变换灵活解决问题,是夏老师需要充分准备的,如何引导就成了重中之重,但是在课堂教学中,夏老师的引导差了“一口气”,使得学生很“慢热”,最终没有很好地达到预期的效果。建议如下:Р1.打基础要实Р第一个练习,目的在于让学生进一步地认识到等底等高的三角形的面积相等,等底学生很容易找到,等高就需要老师更好地引导,“平行线之间的距离处处相等”要让学生更好地理解。在学生会画出以“BC为底”的面积相等的三角形后,可以进行拓展,那如果以“AC为底”或“AB为底”,你能画出面积相等的三角形吗?这样一拓展,学生对于“平行线之间的距离处处相等”则会有更深的理解,也更容易在下面的练习中,学生更容易找到面积相等的三角形。Р2.引导要更到位Р第二个练习,目的在于让学生体验到“化未知为已知”,但这样一题一出来,学生明显感到有难度,因为没有第一题中的拓展引导,学生思维只是停留在找以水平边为底的等底等高的三角形,所以思维一下子陷入死角,这时,就需要老师的“启”,如果这时夏老师能够提示一句,“三角形ABD和三角形ABC有什么关系?你发现了什么?”这样的引导语会促使学生去观察,并找回在第一题中得到的结论。及时的引导,可以让学生的思维更有目的性,更有方向性。Р如何让练习课更效,如何让练习课练得更有“深度”,可以从以下几点入手:Р“实”——难点处逗留;“宽”——多角度丰富;“联——多知识联系;“高”——重方法策略。而“实”是基础,只有这个基础扎实了,才能让练习逐步实现目的,夏老师所缺乏的也正是这个“实”,让这堂练习课并没有真正达到预期的目标。Р思想方法的渗透是一个长期目标,不是一蹴而就的,并不希望一节课中所有学生完全掌握,做为一名数学老师应努力寻找捕捉“转化意识、转化策略、转化能力”培养的契机。

收藏

分享

举报
下载此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