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预览

社会保障制度对我国城镇居民消费影响——基于省际面板数据的分析

上传者:蓝天 |  格式:docx  |  页数:49 |  大小:515KB

文档介绍
家在社会保障制度中的垄断地位,将“福利国家”制度视为“传统社会主义的替代物”。弗里德曼( Friedman,1980 )的讨论的主题是养老保障的根本目的与现实意义,认为养老保障制度成为了居民养老的依靠,这样就会显著减少人们在退休前的储蓄压力。克提利科夫( Kotlikoff,1995 )研究了社会保障的减税作用,研究表明基金保障制度有利于降低年轻人和老年人的税负,提高了居民的可支配收入,将一部分公共储蓄转移到了私人储蓄中,居民储蓄的总量提高了,储蓄增加至少会带来短期的经济增长。从大量研究结论来看,社会保障制度的收入分配调节效应能在一定程度上促进社会的公平与福利是毋庸置疑的。而伴随着大部分发达国家和部分发展中国家人口出生率的下降,以及经济发展水平和医疗保障水平的提高,人口老龄化成为一个不可逆转的社会发展必然趋势。这一趋势对传统的现收现付制社会保障体制提出了严峻的挑战。费尔得斯坦( Feldstein,2001 )认为随着社保基金规模的日益扩大,社会保障对经济发展的影响逐渐提高,社会保障经济学有取代公共财政理论的趋势。 2005 年,世界银行出版了《 21世纪的老年收入保障——养老金制度改革国际比较》一书,在书中提出了养老金制度的“五支柱”,同时提出了具有探索性意义的养老金制度改革的评估标准,该标准主要有两部分构成:包括首要标准(充足性、可负担性、可持续性和稳健性)、附属标准(促进经济发展)。这是继《防止老龄危机》一书之后,世界银行出版的又一本具有里程碑意义的著作。该著作中提出的“五支柱”模型和养老金改革评估标准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和现实意义,虽然我国社会保障研究的理论界对该书引用较多,在实践应用中却体现得较少。 1.2.2 国内相关文献综述改革开放以来,随着我国社会保障制度的逐步恢复,学术界也开始对社会保障进行理论研究,研究的主题主要包括探讨中国社会保障的制度变迁、与经济发 3

收藏

分享

举报
下载此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