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已取得的相关研究成果和主要参考文献(限填20项)Р·主要参加者的学术背景和研究经验、组成结构(如职务、专业、年龄等)Р·完成课题的保障条件(如研究资料、实验仪器设备、研究经费、研究时间及所在单位条件等)Р(可自行加页)Р一、条件分析Р我校历来十分重视教育科研工作,在实际研究与探索中积累了丰富的课题研究实践经验。2002年以来,我校先后承担了全国“十五”规划重点课题“教育信息化理论与实践模式研究”之子课题“信息技术环境下兴国山歌与小学语文综合实践活动课的整合”和全国“十五”规划课题“中小学素质教育中多种媒体综合运用实验研究”之子课题“让学具成为学生探索数学知识的桥梁”的实验研究工作,因独具特色、成果丰硕、易于推广而引起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并分别于2005年10月和12月顺利结题,其中语文课题还被推荐为“全国优秀子课题”。2006年又承担了中国教育学会教学仪器分会课题《信息技术与直观教具在小学数学中的实践研究》,结题报告参加全国信息技术论文大赛获国家级一等奖。丰富的课题研究实践经验为课题研究的正常开展提供了保障,同时,学校浓郁的教育科研氛围也为课题的可持续深入研究提供了保障。本课题前期调研、准备工作基本到位,已有深入研究的基础。研究经费能确保到位。Р二、人员分析Р 课题组负责人赖晓辉校长具有负责多个课题研究的工作经验,教育管理理念先进。具体负责人电教处主任钟发俊是江西省小学数学骨干教师,江西省2011年基础教育改革先进个人,课题研究经验丰富。课题组成员中有市信息化教学学科带头人何绍生作为信息技术保障及培训人员,有省教学比武一等奖获得者徐芊,有市教学比武一等奖获得者李志华,有市素养大赛三等奖获得者陈晓燕,有兴国教研室小学数学教研员刘力华老师作为技术保障。全组成员课改水平较高,创新意识强,具有高质量完成本课题的人员组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