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预览

甘薯的基本性状与遗传育种方法的改良

上传者:upcfxx |  格式:doc  |  页数:7 |  大小:20KB

文档介绍
因的特征,终止子(stopcodon)多嘌呤足迹以及公认的具有3’LTR序列单元。利用建立的—SAP技术对来自非洲以及南中美洲的(如巴布亚新几内亚)的9个甘薯资源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大多数(33—64)TYl—copia转座子的内含子是独一无二的,只检测到少数条带。通过对177份东非甘薯品种的分析结果进一步支持了上述发现,同时也表明了大多copia反转座子位点只代表部分的品种资源。可以想象甘薯在非洲出现不到500年,引进的品种数量也可能很有限,竟然在转座子插入位点人惊讶地检测到了高水平的遗传变异。这些发现也表明了近年来推断的甘薯反转座子的功能。对基于S—SAP插入copia转座子的方法和AFLP及RAPD进行了比较,结果显示了绝大多数S—SAP标记有丰富的多态性(97%—99%),而AFLP多态性为70%一90%,RAPD多态性为88%。因此,这揭示基于转座子的分子标记体系对基因分析是非常有效的。参考文献[1]后猛,李强,马代夫.AFLP标记技术在甘薯育种中的应用进展[A].中国农学通报,2009,25(21)[2]陈凌云,刁英、杨新笋等.分子标记技术在甘薯遗传育种研究中的应用[B].安徽农学通报,2006,12(9)[3]安康,房伯平,陈景益等.DNA分子标记技术在甘薯种质资源和遗传育种中的应用现状[A].中国甘薯育种与产业化,2005,166—171[4]汤佳立,李宗云,曹清河等.DNA分子标记在甘薯遗传育种研究中的应用[A].江苏农业科学,2009(4)[5]张超凡,黄艳岚,周虹.DNA分子标记在甘薯遗传育种中的应用[A].湖南农业科学,2007(6)[6]宋吉轩,张敏,陈超.DNA分子标记在甘薯遗传育种中的应用[A].安徽农业科学,2008,36(30)[7]邓平,李仁全.分子标记及其在甘薯种质资源和遗传育种中的应用[A].四川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7,17(3)

收藏

分享

举报
下载此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