到难,从象形文字、指事文字、会意文字到形声文字,引导学生观察这几种文字之间的联系,总结造字的规律,在深入浅出中突破了难点,符合初中学生以形象思维为主的特点。注重学生的思维提升,树立其世界视野。通过介绍中国文字的发展历程,讲解世界四大古文字不同的命运,学生思考甲骨文没有成为一种死文字的原因,从而感受中国文字一脉相承以及在文化传承中起到的重大作用。5.板书设计形象:在板书设计上,打破传统的框架式知识结构图,而是以甲骨文的绘画形式呈现,增加了课堂的趣味性和生动性。教学反思1.教学环节关注初一学生的认知特点,注重对学生解决问题能力的培养。初一学生以形象思维为主,本课教学环节从学生的认知规律出发,设计“知甲骨文之史”“感甲骨文之运”“析甲骨文之形”“品甲骨文之意”四个环节,将甲骨文的考古发掘、甲骨文之父、甲骨文的造字特点、甲骨文的历史价值以丰富的图文材料加以呈现,让学生在观察、书写、比较、思考中了解甲骨文,自主总结甲骨文的造字特点,感悟古人的造字智慧,充分调动学生的感官系统,提升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2.对重难点的落实和突破别具匠心。甲骨文的造字特点是本课的重点和难点,通过认一认、猜一猜、写一写的活动,让学生在活动中总结甲骨文的造字规律,感受古人的造字智慧,并将学生作品融入课堂,很好地落实了重难点。3.思维拓展部分还需材料辅助。为了培养学生的世界视野,本课设置了一个开放性问题“在世界四大古文字中,为何只有中国的甲骨文经过发展演变能够沿用至今?”学生大多能够从古人对甲骨文字的改造,从中国历史的延续性两个角度来说明,还有的学生回答不上来,但几乎没有学生能够从世界其他文字没有沿用下来的角度思考问题。究其原因,教师没有给学生提供可供思索的史料,导致学生的思考的角度还是以本课所学为主。这也启发我在教学中,对于开放性问题,应该借助史料为学生搭建思考的阶梯,逐步培养学生论从史出的学科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