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预览

骆一禾+离开海子的最后时刻[文档资料]

上传者:徐小白 |  格式:doc  |  页数:6 |  大小:18KB

文档介绍
志工作,最初负责西南地区小说的发掘。1986年创办了《十月的诗》栏目,骆一禾先后推出了西川、于坚、海子、黄灿然、万夏、莫非、邹静之等诗人,旨在发掘年轻诗人。至今,诗人和诗歌评论家西渡都认为,当时也只有广州的《花城》能与《十月》相提并论,“为推动1980年代实验诗歌的发展作出了最切实的贡献”。骆一禾总是认真看完所有投来的诗稿,不论对方是否有名,大都回信,有时长达几页,分析作者的诗歌,这在大部分编辑那里是少见的。《十月的诗》栏目在骆一禾去世后停掉了,似乎暗示着那个时代的终结。在骆一禾躺在重病监护室的18天,时任《十月》副主编的郑万隆经常来医院看望。郑万隆隐讳地问张玞,有没有做最后的打算。张玞说:“我首先觉得一禾不会死。然后万一他走了,不用担心我,我肯定还是要活着的。”5月31日,张玞看见重症监护室里坐着三个好看的女护士,她们聊着家常,而骆一禾躺在病床上呼吸有些沉重。这个场景让她觉得特别奇怪,同时“又特逗”。“最后陪一禾的就是那三个人,实际上就是在等他最后一口气下来,记一下时间。”张玞至今回忆起还有些哽咽,“但是我当时并不知道是这样的。”随后她接到了死亡通知单,为骆一禾擦拭了身体。这些天,张玞第一次凑近丈夫。“他在这18天里,长了点小胡子。”张玞回忆。在骆一禾的抒情诗里,有大量的爱情诗,也以《爱情》直接作为标题,张玞缓缓地说,她知道,最初那都是写给她的,但发表了就不再属于她。正如骆一禾于1984年《爱的祈祷》中写到,“要你活着/要你活着/哪怕你痛苦/我的爱”。而写于1989年5月11日的《壮烈风景》,是骆一禾最后的遗作,“最后来临的晨曦让我们看不见了/让我们进入滚滚的火海”。1989年初,骆一禾与父亲骆耕漠(1908-2008)在北京皂君庙家中促膝长谈,这是父子间常有的谈话交流。感谢你的阅读和下载*资源、信息来源于网络。本文若侵犯了您的权益,请留言或者发站内信息。我将尽快删除。*

收藏

分享

举报
下载此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