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预览

孔孟与后士人格

上传者:梦&殇 |  格式:doc  |  页数:7 |  大小:2445KB

文档介绍
一派认为孔孟的人格和他们的思想是封建社会的毒瘤,应当彻底的铲除,主张“扎烂孔家店”(“五四”口号之一);另一派认为,孔孟的思想及人格在中国历史上曾经产生过积极的影响,他们的思想和人格有合理的一面,也有不合理的一面,应当继承他们合理的一面,批判不合理的一面。但什么才是合理的,合理的是什么,不合理的又是什么,继承什么和批判什么并没有明确的交待。孔子-[]强调“和而不同”对世界哲学虽有贡献,但是正因为追求和而不同,消解矛盾的对立斗争及其相互转化,追求“天人合一”,消解主客二分,强调各种矛盾的同时存在——“和乐如一”,致使中国不曾有西方式的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的严格分类,在总体上落后于西方。追求“中庸”精神,藐视商贸,只求风调雨顺,具保守的小农经济思想,在文化创造方面使中国社会长期停留在以小农经济为主体的前现代时期,而不能在文化创造及知识分子的人格塑造方面摆脱“礼”的束缚。形成多数士人格养成主动“应帝王”,甘愿为现实政治效劳。不利于中国社会迎头追赶世界先进文化和科技的发展。孔子-[]我们来讨论孔孟的思想和他们的人格,可以知道孔孟的理想人格对历代知识分子的人格塑造的积极意义和消极意义,在他们的人格理想中的积极方面对于今天的知识分子来说也不能说过时了。我们在比较研究孔孟的人生哲学和他们的人格理想的同时应当学习他们的长处,扬弃他们的短处。孔子-[]【参考书目】孔子-[]1、蔡仲德    2001:《“士人格研究”授课提纲》(中央音乐学院研究生研讨课教材)【A】北京,中央音乐学院内部教材孔子-[]2、蔡仲德       2003/9:《中国音乐美学史》【M】北京,人民音乐出版社。孔子-[]3、杨伯峻译注      1980/12:《论语译注》【C】北京,中华书局。孔子-[]4、郝大维、安东哲[美]蒋弋为、李志林译      1996/8:《孔子哲学思微》【M】南京,江苏人民出版社。孔子-[]

收藏

分享

举报
下载此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