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预览

继续教育学习简报

上传者:相惜 |  格式:doc  |  页数:10 |  大小:524KB

文档介绍
家长在这个阶段中,要开门见山地教给学生各种具体的学习方法,并在教学中进行示范性指导,让学生在练习中反复实践。三、树立大语文观,在生活中学习语文、运用语文是提高语文素养的最终归宿 1.树立大语文观,开发整合课外语文课程资源。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的最终目的就是要让学生在生活中学习语文,运用语文。在新课程背景下,教师要树立大语文观,高度重视课程资源的开发与利用,创造性地开展各类活动,增强学生在各种场合学语文、用语文的意识,多方面提高学生的语文能力。例如,带领学生参观,图书馆、博物馆、纪念馆、展览馆等;鼓励学生在假期外出旅游时领略各地的自然风光、文物古迹、风俗民情等。这些内容都可以成为语文课程的资源。同时,可多开展一些语文综合性活动,如“街头挑错字”,收看新闻联播学写“一句话新闻”,办手抄报等活动,提高学生在生活中学语文、用语文的能力。 2.积极开展课外阅读活动,使阅读成为一种生活方式。新课程标准中明确规定,小学阶段课外阅读总量不少于145万字。所以,小学阶段一定提倡要广泛的涉猎各种图书。经典的古典小说、中外名著,沉淀着中华民族文化精华的唐诗宋词,充满着活力、贴近孩子生活的儿童文学都应该成为孩子的营养大餐。阅读与写作是相辅相成的,“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大量阅读,并在读的基础上多记、多写、多练,才能不断提高学生的阅读水平和写作水平。作为语文教师,一定要有计划地引导学生阅读各种课外书籍,把有价值的、符合学生年龄特点的各种图书介绍给学生,让课外阅读不仅成为学生的一种习惯,而且是一种生活的方式,真正落实“语文的外延等同于生活的外延”的精神实质。语文重视的是积累,是对语言的领悟,对社会、对人生的一种态度。因此,语文教师在教学中要充分运用课程资源,立足课本,养成良好的语文学习习惯,掌握科学的学习方法,打通语文课与生活的通道,切实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提高学生的整体素质,最终提高整个民族的素质

收藏

分享

举报
下载此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