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预览

快乐汉语教材分析

上传者:读书之乐 |  格式:doc  |  页数:12 |  大小:45KB

文档介绍
练习活动的形式,在版式上摆脱这种过于花哨的风格,定位于清新、青春、轻松。如果不对教材进行改进,从这套教材的设计风格及内容安排上来说,更应该向3-6岁的西语世界儿童推荐,在西班牙,根据教育法的要求,3至6岁儿童处于幼儿教育阶段,应当进行读写算教学,同时还应学习外语、信息技术和艺术教育。因此,想着一年龄段的儿童推荐此书还是“有法可依”;同时,《汉语乐园》更加符合3至6岁儿童的生理和心理特点,在语言教学中,充分调动了儿童的视觉、触觉、听觉,通过统感刺激、手脑脚并用,使儿童在轻松的游戏中学习语言,使语言学习转变成游戏的需求,更容易被西语国家的老师和学习者认同,向他们推荐这套教材更加实际,更具有可行性。三、分析总结总体上来说,《汉语乐园》是一套设计理念新颖、配套齐全、特色鲜明的对外汉语教材,但是相对于不同语言与社会文化背景的汉语学习者来说,其针对性还是相对欠缺,有着跨文化上的理解误差。(一)趣味性。“趣味性原则”不仅是指活动形式上的新颖,还要求内容的新鲜有趣;同时,成就感也会让学习者继续深入学习的主要动力之一。《汉语乐园》这套教材可以说六单元12课就相当于12个基础语言点,也就是说学习一个学期之后,学习者也只能进行“谢谢”“你好”之类的入门级对话,消除了学习者的畏难心理,但是也使他们丧失了学习的激情。前文提到的汉语老师A就表示她所接触到的少年汉语学习者中大部分还是希望多学到一些内容,因此,就有学生直接指出这本教材就是儿童的画册,他想用真正的汉语书。(二)跨文化落差。西语国家儿童成长发育较早,自我意识强,10至12岁的少年往往自认为“成年”,在要求独立和自由的同时,希望得到成年人的尊重和平等看待,在这种情况下,他们的各种行为,包括语言学习都存在内部矛盾,也就是以非成熟的方式向成年人看起,在这种情况下,教材的编写需要考虑得更加全面,包括社会文化,相关法律法规,甚至是不同人种的生理差异等。

收藏

分享

举报
下载此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