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预览

关于麦当劳和肯德基的特许经营模式分析

上传者:火锅鸡 |  格式:doc  |  页数:6 |  大小:763KB

文档介绍
的测算与选择;6.危机应对措施:麦当劳:作为跨国品牌,自然“树大招风”。全球针对卖当劳的负面事件屡屡发生,国内也如此。除去其多次产品事故应对不当之外,还有“网站国家列表找不到中国,麦当劳做错了什么”、“麦当劳中文网一夜两次被黑,抗议将台湾列为国家”有损中国人民族尊严的事件发生。类似“诊断麦当劳”、“麦当劳乱了”、“麦当劳,请珍视企业与消费者之间的纽带”、“麦当劳做童装,品牌大佬迷失方向”的新闻报道也是屡见不鲜。就连2005年2月的广州麦当劳产品降价,都有媒体和市民联想与含有苏丹红(一号)的招回事件有关。这一切无疑直接损伤了麦当劳的品牌与形象,从而间接地影响了其餐厅的经营发展。肯德基:屡屡“化险为夷”,常有“妙手回春”之举。如在2004年1月16日,肯德基借1000家店开业之际发布了其花费3年时间做出的《中国肯德基健康食品政策白皮书》,以期逐渐消除国人对洋快餐的不良印象。2004年2月,一场禽流感,让以经营炸鸡和鸡肉汉堡为主的肯德基突遇寒冬。值此非常时刻,肯德基提前启动“危机公关”,在全国各大城市同时举行新闻发布会,向社会承诺“食用肯德基的鸡肉是绝对安全的”。采取一系列完善的应急计划,从供应商到库存,从运输过程到烹制过程,从餐馆到设施、员工管理层层把关,以消除疫情影响。小结中国的品牌和形象运营具有独特的个性。一方面中国人民族的整体荣誉感很强,另一方面中国的媒体立场虽有盲从心理,但公信力很高。这两个方面的因素决定了一旦有伤害公众情感的事件被曝光后,媒体舆论导向就会出现一边倒的情况,即使错方并不完全在企业,这时企业也是百辩无言。因此企业维持媒体以至于同政府的关系是品牌和形象运营的关键。麦当劳在中国的危机公关迟缓与不当,直接导致品牌的认同感降低,进而影响了其经营与扩张。参考文献:[1]麦当劳官网:[2]肯德基官网:/da/index.aspx[3]21世纪经济报道2001-4-30

收藏

分享

举报
下载此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