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预览

汽车悬架研究现状及发展趋势

上传者:徐小白 |  格式:doc  |  页数:7 |  大小:29KB

文档介绍
主动悬架的减振效果好,性能优越,解决了“平顺性和操纵稳定性”的矛盾。但元件成本较高,工作时需要较多的能量,整车质量也有所增加,因此主动悬架会大大增加成本和能量消耗;半主动悬架的减振性能接近主动悬架,操纵稳定性优于被动悬架。性能可靠,调节方便的可调阻尼减振器和算法简单有效的控制策略将是半主动悬架发展的必经之路。被动悬架的性能相对最差,但它的成本最低,也不需消耗能量。被动悬架在一定的时间内仍将是应用最广泛的悬架系统,通过进一步优化悬架结构和参数可以继续提升悬架性能。悬架技术的技术创新和相关学科的发展密切相关。先进的计算机技术、自动控制技术、模糊控制、神经网络、先进制造技术、运动仿真等为悬架的进一步发展提供了有力的保障。同时,悬架的发展也给这些相关学科提出更高的理论要求,二者相辅相成,相互促进,从而实现真正的可持续发展。参考文献[1]肖生发,罗永革,陶健民,等.汽车工程学基础[M].北京:人民交通出版社,2003. [2]陈家瑞.汽车构造[M].北京:人民交通出版社,2003. [3]王慧文,孙晓娟,张伟.汽车悬架控制技术的发展[J].森林工程,1998,(1). [4]孙建民,孙凤英.汽车悬架系统的发展及控制技术研究现状[J].黑龙江工程学院学报,2001,(1). [5]陈兵.车辆智能悬架系统发展趋势研究[J].起重运输机械,2005,(6). [6]DELJM.Castilloandothers,OptimizationforVehicleSuspension:FrequencyDomainVehiclesystemdynamics[J].Vehiclesystemdynamics,1990,(19). [7]林弋辉.车辆半主动悬架的控制策略及仿真[J].四川工业学院学报,2004,(23). [8]曹民,范永法.汽车悬架技术的进展与预测[J].上海汽车,2000,(7).

收藏

分享

举报
下载此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