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预览

生态意识

上传者:学习一点 |  格式:doc  |  页数:3 |  大小:22KB

文档介绍
明的教育实施方案。观念一变天地宽,没有生态观念的闪光点,就没有生态文明的增长点。要把“生态文明人人建、建好生态为人人”作为我们共同奋斗的理念信念,使每一个责任主体将维护环境安全作为自己的自觉行动。生态文明教育及行动是一项全国性系统工程,生态能否良性循环、生态能否步入文明轨道,实质在人人的努力、在人人的奉献。只有人人能够自觉地行动起来,生态文明的进步才会向我们走来。保护生态理智与理性的结果就是生态制度与规范的产生。生态制度结构的性质及科学性与否,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社会变迁的方向和过程。从某种意义上讲,生态制度是社会结构框架的基本构成。每个人对自己生存环境的关注、对自己生存环境的努力、对自己生存环境的自觉,就是对自己生存环境的维护和热爱,否则就是对自己生命的一种践踏,就是一种自己对自己的过意不去。如何使人的一生有意义、价值最大化,除了精神、政治、物质文明而外,现在还有一个对生态文明的责任感、使命感问题。目前,我国政府治理环境污染主要以行政手段为主,但是,行政手段的边际效应正在递减,综合运用法律、经济、技术、和必要的行政手段解决环境问题是必然选择。我国政府正在积极进行制度创新,将市场机制引入环保领域,进行排污权交易制度试点。要使人人对缓解生态环境压力,实现生态环境良性循环有责任、有义务、有指标,还有考核,当务之急是制定一个近、中期我国公民保护生态行为规范。譬如,在政府绩效考核体系中,如果一旦能够实施生态环境指标统计考核公布制度,形成政府机构、专业组织和社会公众共同参与的评价机制,关于现在提出的主要污染物排放要达到有效控制的目标要求就不难实现。从战略的角度看,我国应该将排污权交易制度与环境税收相结合,逐步建立环境保护的长效机制。可以相信,只要有一个文明的生态制度作保证,就必然能够不断提高生态环境的文明化程度。只有抓住发展循环经济这个本质不放松,始终坚持科学发展,才能建设好生态文明。

收藏

分享

举报
下载此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