急性心肌梗死(I21-I22)、冠心病死亡(I20-25)心脏性猝死(I46.1)、脑卒中(I60-I64)(包括腔隙性脑梗塞、脑栓塞、脑血栓形成、蛛网膜下腔出血等)病例进行报告。确诊为新发病例填写《《泸州市龙马潭区心脑血管事件报告卡》》即可,复发不填写报告卡,并在3日内将报告卡送病案室。2、发现心脑血管事件监测死亡病例,立即在报告卡上进行登记,并填写《居民死亡医学证明书》,24小时内送网络直报员报告。3、登记簿与报告卡填写内容完整、规范,字迹清楚。因责任心不强造成错报、误报、漏报等引起不良后果,由责任人承担。触犯相关法律法规,承担法律责任。4、未经门诊直接住院的心脑血管事件监测病例,由住院部经治医生填写《泸州市龙马潭区心脑血管事件报告卡》,《居民死亡医学证明书》,24小时内送网络直报员报告。5、放射、病理、影像等科室确诊的心脑血管事件监测病例,及时将结果报告给临床医生,由首诊医生填写报告卡。6、对已经报告的心脑血管事件监测死亡病例,首诊医生应在所有相关资料上注明“已报”字样。7、公卫科负责到病案室收集上述报告卡,于每月5日前将上月的心脑血管事件监测卡片和月报表送区疾控中心。附件5:心脑血管事件监测登记管理制度1、对科室人员进行分工,明确各自职责。制订心脑血管事件监测登记报告管理细则,完善激励机制,制定奖惩办法。2、组织医务人员(包括村医)进行心脑血管事件监测登记报告业务培训。3、监管心脑血管事件监测登记报告流程。包括登记、报告、收集、审核、上报、订正(查重)工作,发现问题及时解决。4、每月1日至5日,对心脑血管事件监测登记报告进行自查自纠,汇总相关数据,对照相关制度进行奖惩。对检查中发现的漏报心脑血管事件监测病例,督促医生补报报告卡。5、每月通报情况,包括心脑血管事件监测登记报告动态,迟报、漏报的检查情况,以及相关的奖惩结果。6、年终做好检查,写出工作总结,提出改进措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