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心。指导患者术前禁食水,并告知其禁食水的意义。指导患者卧床休息,抬高床头15°左右,并在搬动过程中尽量放低患肢,以减轻肢体缺血和疼痛。 2.2 术后健康教育 2.2.1 体位指导 采取头高足低位,抬高床头15~20cm,使患肢低于心脏平面,增进局部动脉血流。禁止抬高患肢,因抬高患肢会增加血流通过狭窄血管的困难,加重肢体缺血的程度。告诫患者严禁患肢冷、热敷。向患者讲解冷敷会引起血管收缩,不利于痉挛的解除和侧支循环的建立,热敷会促进组织代谢,增加耗氧量,加重缺血。 2.2.2 用药指导 本病患者术后均需抗凝治疗,耐心细致地给患者讲解应用此类药物可使凝血时间延长,进行注射、输液治疗拔针后应按压10min,禁止按摩、揉搓针眼,防止出血。向患者解释监测凝血功能的必要性,消除患者对反复采血的抵触情绪。 2.2.3 功能锻炼 术后1周内指导患者在床上做患肢的主动和被动运动,做足背、足趾的伸曲运动,借腓肠肌群的收缩、挤压的“肌泵”作用,促进小腿深静脉血也回流,防止深静脉形成。同时避免剧烈活动。1周后可下床行走,逐渐增加行走距离。 2.2.4 饮食指导 指导患者进食低脂、低胆固醇、高蛋白、高维生素饮食,禁烟酒,注意平衡饮食。卧床期间适当多食水果、蔬菜等含粗纤维食物,预防便秘。 2.2.5 心理指导 护士应多与患者沟通,及时了解患者的顾虑,并做好疏导工作,使患者能够保持一个良好的心态,积极配合治疗。 2.3 出院宣教 指导患者继续服用抗凝药物,如华法林,坚持服用1~3个月,定期复查凝血酶原时间及凝血酶。指导患者用软毛牙刷刷牙,刷牙时注意有无牙龈出血,皮肤有无出血点、瘀斑等,如发现及时就医。对有心脏病、高血压、糖尿病及动脉硬化等原发病患者,应指导其积极治疗原发病,以免再发生栓塞和其他并发症。【参考文献】 1张培华.临床血管外科学.北京:科学出版社,2003,33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