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的深层次阅读又有一定障碍。3、正因为年代久远,历史隔膜,学生在价值判断上可能存在碰撞。三、设计思路及思考1、知识目标的确定。因为学生对作者情况和相关历史背景缺乏了解,所以首先简要介绍背景知识和作者情况,拉近历史与学生的距离。而将文言词语的教学放在课堂教学过程中穿插进行,要掌握谓、至、语、其、依依、善、尽等常见文言词语在文中的意思,体会本文综合运用记叙、抒情、议论等表达方式的作用。2、教学重点的确定。根据教材特点,以体会本文贯穿始终的至情至理,理解作者对妻子的深挚情感为教学重点。感情真挚是本文最大的特点,在教学过程中,要力避为表现崇高而弱化人性的倾向,引导学生通过对语言的品味和分析,提高对人物感情的领悟和理解能力,在体会情感的过程中受到感染和熏陶。3、教学难点的确定。以理解烈士在家国之爱的两难选择中作出抉择的情感历程为难点。本课的教学,不在于仅仅赞美林觉民烈士的舍家为国和舍生取义的崇高品质。小爱与大爱、家与国、生与义,林觉民烈士所面对的是一个两难选择,作为一个有血有肉的普通人,舍弃如何一方面都是痛苦而艰难的。学生面对这样的问题还难以作出判断和选择,甚至对烈士的抉择难以理解和认同。再者,在当前的教育背景下,崇尚舍生取义的民族精神和青少年生命教育之间存在某种不对称,所以,在教学中要引导学生走进烈士的心灵世界,体会烈士的情感历程,引发思考,从而理解烈士,对烈士产生崇敬之情,进而激发学生的使命感和责任感。这样,将民族精神教育和青少年生命教育相互融合,就可以找到一个合理的平衡区间。4、教学手段的选择。将多媒体教学和传统的课堂提问讨论相结合。一方面发挥多媒体教学容量大、效率高的优势,一方面采用提问讨论激活学生思维,调动学生参与的积极性。5、活动的设计。活动的设计主要是引导学生关注现实,引发思考,将内化的思想情感进行外显,激发学生的表现欲,提高学生动手动笔的能力。2007年2月1日星期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