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头、结尾段中提示中心意思的点题句、关键句去分析得出。如《白杨礼赞》开头“白杨树实在是不平凡的,我赞美白杨树!”结尾句“……我要高声赞美白杨树!”再结合文中第七段关于白杨树的象征意义的揭示,就很容易得出文章的主题——赞美中国共产党领导下坚持抗战的北方军民,歌颂他们质朴、坚强、力求上进的精神,抒发作者对他们的崇敬与赞美之情。⑶连贯文章大意找出相同点。如魏巍《我的老师》文中罗列了与老师相处的七件小事,稍加分析即能得出中心——赞美蔡老师,怀念蔡老师。⑷从时代背景入手,如《最后一课》,只要了解了法国当时濒临亡国的背景,主题不言而喻。再如学习《桃花源记》时,我们就可以通过分析作者所处的时代背景体会到作者的感情。通过欣赏到桃源村的环境优美、民风淳朴,体悟到作者对没有战争、没有剥削与压迫的“乌托邦”式社会的向往,透过其中“遂迷,不复得路”感触到作者也知道这样的社会在当时是不可能存在的苦涩心情。见贤思齐,读了这样的文章,让人不禁为如此美好的生存乐土而陶醉,为实现如此美好的生活环境而立志奋斗。五、含英咀华,接纳风采 一篇好文章,主题或催人奋进,或振聋发聩,不可谓不美。但其行文中布局谋篇的匠心独运、材料的合理剪裁、语言的文采斐然也是很值得我们学习的。在读文章的时候,琢磨作者写作技法的使用和对优美语言的驾驭,如对人物的多角度描写、记叙、议论、抒情的综合运用、材料的详略剪裁、环境描写如何烘托人物心情等,若能融合为己用,岂不快哉!”所以读后摘抄一些精彩的语句(如:《往事依依》中的“梁山雄伟险峻,水泊烟波浩淼”)并背下来、仿照作品的精妙之处自己也来牛刀小试,果能如此,我们的阅读与写作水平将会逐步提高。 “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总之,读一篇文章应有机地“消化”,汲取其文化营养,切不可如猪八戒吃人参果,食之不知其味。运用行之有效的方法来品味中华语言文字的淳美才是阅读文章提升语文素养的终南捷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