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预览

学校德育工作存在的问题反思及整改意见

上传者:蓝天 |  格式:doc  |  页数:2 |  大小:23KB

文档介绍
改变,要班主任改变处理方式,以教育学生,养成良好行为习惯为最终的目的,改变他们急功近利的心态,不要怕学生违规,要以足够的耐心和更合理、更具人性化的方式处理问题。第三通过召开违规学生会议、专题培养活动的方式,让学生树立“违规不可怕,可怕的是认识不到自己的错误,逃避不是办法,敢于面对改正才是根本的解决之道”的思想。让师生对监督职能有一个更高层次的理解,让师生明白监督是为了促进良好行为习惯的养成。这样才能改善师生关系,促进学校工作的顺利开展。2、行为养成的层次化不足,削弱了行为习惯养成的持续性。我们现在在学生的行为习惯养成中,没有采取了分级定目标的养成方式,搞“一刀切”,因为每个年级都有自己行为习惯养成的重点。因此,在实施培养的过程中,造成学生只注重单一习惯的养成,而在前一阶段已养成习惯“遗忘”的结果。针对这种情况,我们认为要及时调整思路,必须采取“全面养成,突出重点”的思路,在继续强化各阶段严惩重点的基础上,及时对前一阶段的养成进行及时的“复习巩固”,发挥行为习惯养成的持续性作用。 3、校内外行为习惯养成脱节现象严重。我们现在养成的重点是在校内,然而学生在校外的行为习惯依然没有得到根本的改变,造成学生在校一个样,回家又是另外一个样的结果,没有真正达到养成的目的。特别是“留守孩”缺乏亲情教育和亲情的关爱。为此,我们更要对行为养成的方向进行了横向拓展,重视学生校外的养成,必须加大与家长的联系力度,制定家长与学校的养成目标。尽一切可能强化学生校外的行为习惯养成,达到校内带校外,校外促校内,使学生始终在强力的监督之下,最终实现学生个体行为习惯的内化,让良好的行为习惯变成一种由内而外的自主化行为。行为习惯的养成是一个长久的过程,也许需要一生来完成,它所带来的效果也会影响一个人一生的各个阶段,我们要在不断总结的基础上,创造性的开展工作,使每个学生都能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这是我们最终的目标。

收藏

分享

举报
下载此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