的过程实质上就是种群基因频率发生变化的过程。七、教学反思1、教学效果分析(1)培养了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合作精神。在研究性学习过程中,通过学生自己设计、操作、分析实验,将课下活动与课上学习相结合,使学生有了充分表现自己、发挥自己想象力、创造力的时间和空间。学生通过小组讨论互相帮助,互相启发,在讨论中碰撞出创造思维的火花,体会了相互合作的重要性和必要性。(2)训练了科学研究的基本方法和思维过程。研究性学习让学生从身边熟知的、感兴趣的事物和现象入手提出问题,以个人或小组合作的方式进行探究研讨,亲身体验了应用科学方法解决问题的过程。(3)加强了学生个性的发展。在研讨活动中,学生可提出不同的设计方案和结果,鼓励学生开展讨论,各抒己见,大胆质疑,体现了研究性学习培养科学态度、求新、求异精神的主旨。(4)教学效果良好。研究性学习充分体现了学生在学习中的主体作用,有助于学生养成独立思考、积极探究、勇于表达的学习习惯。2、教学心得(1)随着新的课程标准的实施,给高中生物教学带来了一系列变化,教师原有的知识结构、教学思想以及教学行为都受到很大冲击。其实这也是一种挑战,也只有不断更新知识、深化思想、调整行为,才能不断适应不断变化的形势,才能提高作为教师的职业化、专业化水平。(2)教学设计要强调知识的综合性、过程性、创新性和应用性,才符合全教会的精神及落实素质教育的要求。教学过程不仅要改变教学形式,更要改变教学内容和方法,使其真正成为以学生自主性、探究性学习为基础的教学活动。同时要相信学生的潜能是无限的,从学生探究、归纳群体遗传学中“哈代—温伯格平衡”情况来看,充分体现了这一点。(3)研究性学习是开放性的。今天学生所面对的许多有关生物的问题,都是综合性问题。解决这些综合性问题,所需要的知识远远超出生物学科的范围。在研究过程中,不论是关于生活、社会、自然的,还是像数学等学科知识,只要需要就应该用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