育,加快地区经济发展。彝区社会经济的发展需要相当规模的受过职业培训的生产劳动者,开展职业技术教育是该地区脱贫致富的突破点。该地区的中小学应根据当地的具体情况和经济发展需要,在教学计划中积极引进职教因素,使留守儿童在中、小学生毕业时,初步掌握适合当地生产、生活需要的劳动技能和脱贫致富的本领⑧。总之,凉山州彝区农村留守儿童问题的出现,不是单一的家庭问题,而是一个社会现象。凉山州彝区农村留守儿童的健康成长需要多方密切配合,共同参与。在落后的凉山彝区,只有很好地解决当地留守儿童的问题,才能使他们尽量避免父辈们的低层次就业和边缘化的社会地位,才能最终摆脱贫困落后。(基金项目:四川省教育厅人文社科类青年项目基金资助) 注释: ①陈俊.浅谈农村留守儿童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黑龙江教育学院学报,2010(10):18-19. ②张锦荣,胡澜,杨正伟等.峨边彝族自治县彝族与汉族农村家庭留守现状调查[J].中国科技信息,2011(14):225-226 ③文爽,孙冲,胡澜等.小凉山地区彝族与汉族农村居民生存质量现状对比分析[J].经济师,2010(7):198-199 ④徐爱云.农村留守儿童身心发展现状及对策[J].魅力中国,2011(2):212. ⑤郑再良,王哲.皖西农村留守儿童留守现状调查及教育对策探讨[J].皖西学院学报,2011(3):53-58. ⑥陈喜慧,胡澜.小凉山彝汉杂居区农村受教育现状调查及对策[J].攀枝花学院学报.2010(4):10-12 ⑦何香,张春祥.浅析凉山彝族自治州彝族教育发展历史与现状[J].河北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2009(7):132 ⑧彭雪芳.对彝族教育的现状分析及对策研究[J].西南民族大学学报(人文社科版),2006(4):15-19 (作者单位:1.川北医学院护理学院;2.川北医学院学报四川南充637007通讯作者:胡澜)(责编:若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