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预览

《六国论》问题讨论

上传者:科技星球 |  格式:doc  |  页数:2 |  大小:18KB

文档介绍
枝”,不从“因”入手而由“果”着眼论证,用心在于针砭现实,讽谏北宋王朝勿为辽和西夏的“积威之所劫”。作者从他那个角度,阐述了“弊在赂秦”的道理,十分令人信服,但我们对于六国破灭的根本原因也应该了然于胸。3.文章的前4段已经把主要观点论述,能否把第5段删去?提示:不能删去,因为第5段点明了本文的主旨。本文是借评论六国来批评北宋政府为辽、西夏“积威之所劫”而年年纳币,警告北宋政府,切勿重蹈六国灭亡的覆辙。如果删去第5段,就看不出这一点了。4.本文哪些地方运用了对比的方法?全文把六国与秦的关系同宋王朝与契丹、西夏的关系做对比,从地位的高低,实力的强弱,地盘的大小,胜负的趋势几个方面做对比,说明宋王朝如果因赂敌而亡国,实在是最下策的做法了。在各个分论点的证明中,也恰如其分地运用了对比论证的方法。如第二段就用秦国因受赂所得土地与战胜所得土地做了数量上的对比,此外,祖先创业之难与子孙败家之易,诸侯之地有限而暴秦之欲无厌,也都是鲜明的对比。5.比较苏洵与苏辙的《六国论》相同点与不同点。提示:其共同点都很重视韩魏两国在七国纷争中的地位。苏辙明确地提出,“夫天下之所重者,莫如韩魏也”,因此,六国的正确策略应当是“厚韩亲魏以摈秦”。苏洵说的“弊在赂秦”也主要是指韩魏说的(这二国以地事秦最为突出),韩魏之所以“赂秦”,是因为与秦接壤,“为积威之所劫”。如果照苏辙说的“厚韩亲魏”的办法去做,这个问题就不存在了。可见父子二人的基本立场是接近的。其不同点是苏洵认为六国破灭的根本原因在于以地赂秦;苏辙则认为根本原因在于六国没有远略,背盟败约,自相残杀——这是内容的不同。苏洵是借古讽今,不是单纯论史,所以结尾谈到现实问题;苏辙是就史论史,结尾只表示了悲痛的感情——这是基本构思的不同。苏洵以“为秦人积威之所劫”为议论的出发点(置于最后),苏辙以“不知天下之势”为议论的出发点(置于最前)——这是布局上的不同。

收藏

分享

举报
下载此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