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预览

从中华传统农耕文化的稳定性看近代中国的落后

上传者:似水流年 |  格式:doc  |  页数:9 |  大小:0KB

文档介绍
的差距,中国封建王朝的末期,在明清朝代中文化的缺陷性已经侵蚀到了国家和文明发展延续的深层次,中国迫切需要一次来自外部力量推动传统文化系统的更新和运转。历史上一个政权和国家的垮台并不是由于经济困难和军事衰弱,而是其维系社会稳定和社会传承的文化与社会需求出现断代、差距,失去了社会生产持续的活力和引导力。Р 四、结语Р 中国传统的农耕文化具有农业文明天然厚重的稳定性,这是中华文化的优势基础,也是中国重塑“文化强国”和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必由,只能不断创新中国的“软实力”,和与之配置的“硬实力”的同步。与西方近代兴起的工业文明与科技文明不同,我们所欠缺的,恰恰是科技的原始创新环境与创新基础,在文化传承与文化创新的双发引擎推动下,我们需要更全面的更新传统文化观念,变革传统生产水平,重塑适应国家发展需求与国际趋势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为实现“中国梦”和中国文化传承创新建设变革思维观念,引领社会风尚。Р 参考文献: Р [1]周丽萍.试论中国传统文化的基本特征[J].学理论,2013,(15). Р [2]周建波.21世纪中国:传统文化的存在方式与社会环境的情景机理[J].北方论丛,2013,(1). Р [3]国玉奇,丘德诺夫.地缘政治学与世界秩序[M].重庆:重庆出版社,2007,1. Р [4]张鸣.重说中国近代史[M].北京:中国致公出版社,2011. Р [5]信夫清三郎.日本政治史[M].上海:上海译文出版社,1982. Р [6]周非.非议历史-中国历史的正动与逆动[M].北京:人民日报出版社,2009,6. Р [7]莫里斯.西方将主宰多久[M].北京:中信出版社,2011,7. Р [8]王宪明,蔡乐苏.中国近现代史述要[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08,4. Р 作者简介:何盼峰(1993-)男,汉族,甘肃泾川人,陇东学院历史文化学院,研究方向:中国近现代史。

收藏

分享

举报
下载此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