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志明指出了其中的缺陷与不足,认为金圣叹的鉴赏理论Р显得零碎,由此造成了他在表达上缺少应有的理论厚度。“大量散落在他的评点中的思想,多半还仅仅是命题式的,印象式的,这无疑妨碍了我们对他的这些思想的理解和认识。”[24]Р比较研究Р由于受到西方文化思潮的影响,许多人对金圣叹的小说理论进行了比较研究。如张维芳的《金圣叹的“亲动说”与福楼拜的深入说》、周来祥的《金圣叹与巴尔扎克》、余三定的《试比较菲尔丁与金圣叹的小说理论》等论文,都运用了西方比较文学批评的方法。刘庆璋的《金圣叹与黑格尔:叙事文学理论的两座高峰》深入比较了金圣叹与黑格尔在叙事理论方面的相似性。周杰《熟悉的陌生人——别林斯基与金圣叹典型理论的比较》指出两人的典型论既反映了中西文化的紧密联系,也反映着中西文化的差异。Р2、国外研究概况Р日本在较早时候便有《水浒传》的多种译本,其中金批译本占了很大比例。十九世纪末,日本的笹川种郎在其《中国小说戏曲史·金圣叹》中,对金圣叹的小说批评给予了极高的评价。二十世纪上半叶,日本作家对金圣叹研究比较注意,如日本著名作家幸田露伴的《水浒传的批评家》、《名本水浒传》、《金圣叹》等文对金圣叹生平进行了介绍。新岛骁的《金圣叹的生平及其文艺批评》对金圣叹的评价较全面。六十年代以来,日本和美国学者对金圣叹做了潜心研究,主要有日本大内田三郎的《金圣叹与〈水浒传〉——以金圣叹的〈水浒〉观为主》、美国纽约瑞恩出版社出版的斯坦福大学王靖宇先生的《金圣叹》一生。后者将金圣叹的研究提高到了一个新的水平。Р(三)发展方向Р综观三百多年来的历次“金圣叹热”,人们对金圣叹的研究多集中于他的生平思想、处事心态、文学理论方面。尤其对他的叙事文学特别是小说的研究相对深入,而对他评点中占一定分量的诗歌、散文等关注目光过少。许多研究基本保持在一个平面,缺乏逻辑意义上的联系,能够将外部与内部两个向度的研究融合较好的著述不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