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预览

姚梅龄伤寒症候分类纲目

上传者:qnrdwb |  格式:doc  |  页数:78 |  大小:165KB

文档介绍
Р(3) 疟病多数热发有定时;本证寒热发无定时。Р(4) 疟病不少先寒后热,继而汗出热退,然过一二日又作;本证汗出透彻热退之后,若不复感风寒,即不再发病。Р(5) 疟病脉多弦;本证脉浮。Р2. 太阳风寒闭表证与本证,均有风寒郁遏卫阳、卫阳奋起与风寒相争的机理存在;若卫阳被郁过久或过甚,甚至卫阳奋起过亢、阳复太过,又反可化热,进而形成表寒闭热证(下一节变证的第一个证候即为“表寒闭热”证);加之本证与表寒闭热证(例如“大青龙汤”证)均属太阳表证,其现症均有脉浮、恶寒、发热、无汗(常为“不能得小汗出”),甚至二者均可出现“面红赤”。然本证的病因病机仅为风寒郁阳,并无内热,其面赤身痒,乃属阳气怫郁欲发越而不得之故。治疗仍须辛温助阳(故须用桂枝汤辛甘温助表阳)散寒(又须同时用麻黄汤发散表寒),而不能用寒凉之品(如石膏、芩、连)压抑和克伐阳气,这就与大青龙汤必须加生石膏以清邪热有本质区别。因此,必须将本证与表寒闭热的大青龙汤证进行鉴别。鉴别要点如下:Р(1) 表寒闭热证因有热邪内扰,一般均会出现心烦一症,尤其是表寒闭热的重证大青龙汤证,其心烦甚至使患者明显烦躁不安;而本证属表寒郁阳,并无热邪内扰,故无心烦一症,仅有部分患者在阳欲胜寒、汗欲出的短暂时间内,乍觉体表烦热欲去衣被而已。Р(2) 正因本证无热邪,所以不会出现表寒闭热证因热所致的诸如咽痛、口干渴、小便黄、苔黄等症状。Р(3) 若症现发热恶寒,日二三度发如疟状,然脉微而恶寒较重(寒多热少)者(参考23条),则属少阴太阳俱虚,不属“寒风郁阳、正邪相争”的实证,不能采用麻桂合方的发散之剂,而当用桂加附子汤主之。Р【治疗方法】Р1. 治法:助卫达表,小发其汗。Р2. 方药:Р(1) 已经发汗者,用桂枝二麻黄一汤:Р桂枝3-9g 白芍3-9g 生姜3-6g 炙甘草3g 麻黄0.6-1g 大枣5g 杏仁5gР每日一剂,以水适量,日煎服二次。

收藏

分享

举报
下载此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