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起来建立一个更全面的课程研究体系。Р 可见,研究客观存在的而不带任何主观随意性的规律是课程论要想成为真正科学的根本立足点。一般说来,课程要揭示课程与外部的社会系统和条件之间的联系;课程内部诸要素之间的联系和课程运作过程中各具体因素的内在联系等三个方面,才能构成课程论完整的研究对象,建立起严密、全面的课程理论体系。另外,课程论学科要想获得突破性发展就必须采用新的研究战略和策略或利用新的研究方法。肖特普列出了多种课程研究方法:分析性的、扩充性的、推测性的、历史性的、科学性的、叙述性的、美学的、现象学的、解释学的、理论性的、规范性的、批判性的、评价性的、整合性的、慎思式的等等。这些方法分别处理不同的课程问题,并强调使用的资料收集技巧、分析方法和不同的逻辑推理过程建立合理的课程论知识体系。它们都有一定的合理性,但同时又有某种局限性,存在着内在的矛盾。但有一点是可以肯定的,即科学主义与人本主义两种课程研究取向经常使用不同的研究方法。从课程论史上看,课程学者常用的方法有实证分析的、人文理解的和社会批判的。所以,现代课程研究应当把各种方法综合起来,表现出精确的微观分析与整体的理解相结合,定性描述与定量分析相结合,结果研究与过程研究相结合,逻辑与直觉相结合,科学与艺术相结合等等特征。Р 参考文献:Р [1]施良方.课程理论.[M]教育科学出版社1996.8.Р [2]叶澜主编.课程改革与课程评价.[M]教育科学出版社2001.6.Р [3]王光明.也谈课程论与教学论的关系.[J]教育理论与实践.2003.2.Р [4]郝志军,高兰绪.论课程论的学科地位及其与教学论的关系[J]高等师范教育研究1996.5.Р [5]闫守轩.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教学论审视.[J]江西教育科研2002.6.Р [6]杨小微.教学论是一门什么样的学问?[J]课程.教材.教法2002.12.38Р 《高等理科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