往有不少反映事物非本质属性的语义特点占有重要地位,词的“非常变异”也经常是在此基础上实现的。如,有首歌的名字“女人花”,用“花”喻称女人,并非基于上文所列女人的概念意义,而是出于“美丽”、“高雅”等语义特点的触导,才延伸出新义,并具有可理解性。从这个角度看,以上这些看似错误的说法均能成立。Р还可解释词类活用的语义原因,如,“都说你这个人挺驴,今天你给我驴一次看看。”(电视剧《篱巴女人和狗》)“驴”的词性发生两次变化,前者由名词变为形容词,后者由名词变为动词。这种词类活用现象形成的语义基础便是隐含意义的运用。“驴”有“倔强、固执、不听使唤、不好摆弄”等隐含意义,这层意义成分的存在为词性发生改变提供了语义基础,打破了词汇通常意义上的语义限制与语法界限,使得词汇的表达功能与交际价值成倍提高。Р由此,对隐含意义进行分析与解读对词汇学习的意义可见一斑了。Р总之,语言是一个开放的动态系统,词义也应该是一个开放的动态系统,只有真正把概念词义与隐含词义结合起来,才能全面把握词义系统。就学生的语言学习来说,大多数的用词差错都来自于对词隐含意义的忽视。所以,在语言的学习中,不仅要学习词汇的用法、语言形式,而且还要学习词汇的隐含义,这不仅有助于学生从不同的侧面来观察认识语言的丰富多彩、千差万别,而且也有利于提高词汇教学的水平。Р参考文献Р[1] 王军.汉语词义系统研究[M].济南:山东人民出版社, 2005.Р[2] 何自然.语用学与英语学习[M].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1997.Р[3] 利奇.语义学[M].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1995.Р[4] 苏新春.论汉语词义中的深层义[J].广州师范学院学报,1992(4).Р[5] 苏宝荣.词的表层“所指义”与深层“隐含义”[J].河北师范大学学报,1987(2).Р基金项目:河南省哲学社会科学规划项目(2006BYY003)。Р作者简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