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预览

残忍的遮蔽与祛蔽――张抗抗小说《残忍》解读

上传者:科技星球 |  格式:doc  |  页数:6 |  大小:0KB

文档介绍
恶”的张扬作祟,这几乎成为了他本能无意识的行为。叔本华将这种人类本性中潜藏的人性恶称之为“等待机会去咆哮狂怒”的野兽,牛锛等待的正是这一时机----傅正连欲以侵犯他心爱的女人,于是他就变成了一个恶魔。尼采也认识到了人类天性中的魔鬼,就是人身上的阴暗部分,而且他十分正确的指出这种阴暗性的不可避免,这种不可避免性在“残忍”的唯一幸存者马嵘身上得到了体现,整个残忍的故事是由他“平静”的叙述串联的,牛锛的朋友义气使得马嵘得以苟活,他有了改革后20年的风光日子。但同样作为当年残忍事件的实施者之一,马嵘对他残忍的行为却少有忏悔之意,反而将罪责归咎于为保全他而牺牲的兄弟身上。在面对商品经济的大潮中,马嵘便逐渐迷失了自己Р……回忆不都是为了铭记,有时是遗忘的开始,最终,兄弟之间仅存的情感牵绊被金钱的利刃割断了,马嵘彻头彻尾的溶入了“改革”的大潮,从身体到心灵,只剩下庆幸和坦然。人性的“真善美”原本就弱不可击,更何况在面对的是一个灵魂深处居住着一个“恶”自始至终都“残忍”的人。Р 张抗抗的《残忍》没有撇开人们熟悉的人性领域,如贪婪、权欲、冷漠和狭隘等等,她将人性恶设定为一种普遍人性,以一种貌似平静客观的态度展示人性中最残忍、最恐怖、最阴暗的一面,这种充满荒凉的恐怖气息弥漫在文本的周围,具有令人窒息的绝望感。张抗抗对人性的拷问不是对那个空洞的历史理念,而是追问历史场景中每一个“在场者”,她通过《残忍》给人的阅读造成一种强刺激的同时,也无声的呐喊着人性本该具有的真善美的人性品质,冷漠而绝望的叙述中隐含的是作者对于人性所寄寓的本能的感情投入,这无不是对人自身的审视和对人性困境的揭示。Р 参考文献: Р [1][2] 张抗抗著,《张抗抗知青作品选》,西苑出版社,2005年5月第一版,第311、330、页Р 作者简介:张红芸(1988―),女,河南新乡人,牡丹江师范学院在读研究生,研究方向:文艺美学。

收藏

分享

举报
下载此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