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编排上主要有以下几个特点:Р1.关注学生的生活经验和已有的认数经验。在日常生活中,大部分学生已经接触过一些比10大的数,而且不久前又认识了10以内的数。教材把学生已经积累的生活经验和认数经验作为十分重要的课程资源,组织相应的认数活动。例如,在认识了“10个一是1个十”后,直接要求学生清楚地摆出12根小棒,启发他们想到“摆1捆再添2根”的方法;初步学会用小棒摆十几之后,又鼓励学生思考“19根添上1根是多少根”,从而通过自身努力突破数数过程中的关键环节。Р2.注重操作活动在认数中的作用。一年级学生的思维以具体形象思维为主,大量的操作活动有利于学生把新知识自觉纳入已有的认知结构中。因此,本单元教材特别注重操作活动,引领学生由具体到抽象,逐步认识11~20各数。教材按照“摆小棒数数、读数——用计数器表示数——写数”的顺序安排学生的认数活动,让学生充分经历数小棒和用计数器表示数的操作活动,突出把“十”作为一个计数单位,使学生从不同角度直观地了解11~20各数都是由一个十和几个一(或两个十)组成的,从而形成良好的数感。Р3.鼓励学生自主探索算法。在认识了11~20各数之后,引导学生应用数的组成知识,自主探索10加几和相应的减法。让学生通过自主探索算出得数,既为学生提供应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机会,又有利于学生进一步理解11~20各数的含义。Р4.重视培养学生的数感。教材通过组织学生参与数数、估计、操作、游戏等多种形式的数学活动,帮助他们切实感知11~20各数。例如,抓一把小棒,数数有多少根。拿出数学书,先数出10张,看看有多厚;再数出20张,看看有多厚。先按顺序在直线上填数,再说说“18接近10,还是接近20”。先在卡片上写一个数,再引导同伴猜出这个数。等等。通过这些活动,既丰富了学生对有关各数的感知,又提高了学生用数描述生活现象、解决简单实际问题的能力,把对学生数感的培养落到了实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