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生方面:学生对教师的认识和看法Р 3、环境方面:学校的人际环境和课堂的组织环境——主要探讨师生交往的空间和交往的频率对师生关系的影响Р (三)良好师生关系的基本特征Р 1、社会关系——民主平等 2、人际关系——尊师爱生Р 3、教育关系——教学相长 4、心理关系——宽容理解Р (四)建立良好师生关系的途径和方法Р 1、转变传统的角色心理,树立正确的学生观Р 2、变革陈旧的教育方式Р 3、热爱尊重学生,发扬教育民主Р 4、主动与学生沟通,善于与学生交往Р 5、提高教师的自身素质Р 第五章课程Р 课程概述Р一、课程的含义Р广义课程:学生在校期间所学内容的总和及其进程安排。Р狭义课程:某一门学科:如数学课程历史课程……Р (把课程用于教育科学的专门术语,始于英国教育家斯宾塞)Р课程理论及主要流派(P52)Р 1918 美国学者博比特出版《课程》一书——标志着课程作为专门研究领域的诞生Р 1949 泰勒(现代课程理论之父)出版《课程与教学的基本原则》——现代课程理论的奠基石Р (一)知识中心课程论——即学科中心课程论(主张分科设置):重视对知识的系统学习,不重视儿童的兴趣和需要Р 代表人物:赫尔巴特、斯宾塞、巴格莱Р (二)社会中心课程论——即改造主义课程论:课程不应该帮助学生去适应社会,而是要建立一种新的社会秩序和社会文化Р 代表人物:布拉梅尔德Р (三)学习者中心课程论:经验主义课程论存在主义课程论Р 经验主义课程论:彻底否定各种以学科主题为中心的传统观点,主要以学生的兴趣、爱好、动机和需要等为价值取向,以儿童的社会活动为中心来组织课程和教学。Р 存在主义课程论:课程最终由学生的需要决定(要承认学生本人为他自己的存在负责)Р 代表人物:经验主义——杜威存在主义——奈勒Р (四)人本主义课程论:课程以促进学习者的自我实现为目标,内容选择要关注学习者的兴趣、需要与能力……(P53)